疑似名字疑似官,
换姓改名也难诠。
今为祖师把名正,
名正言顺好事成。
今为祖师把名正,乃是为探索航天祖师的名字是也!万户飞天的故事,再次印证了那句不老的格言——墙内开花墙外香。
万户飞天的故事发生几百年后,一位墙内的人士走出墙外,在一本叫做《火箭与喷气发动机》的书上看见了万户飞天的故事,令他顿时惊诧万分!惊叹之余,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墙内的人们。
这个人忠于原著,把wanhoo翻译成万户,认为这是一个官职。后来,人们发现,在万户飞天的明代,朝廷没有设置万户这一官职。于是,有人认为万户应该翻译为万虎,也有人认为应该叫王虎。由于国内没有找到万户飞天的资料,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
那么,万户到底是一个官员,还是一个人的名字呢?要探秘万户飞天,首先要为航天祖师正名,接下来的探秘才能顺利继续。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慢慢分析:
古代忌讳很多,万户是古代的一个官职,给孩子取一个官职的名字肯定是犯讳了。明朝虽然没有设置“万户”的官职,但“万户”是前朝的官职。明朝姓万的人家,恐怕不会,也不愿意,也不敢,冒着犯讳的风险,去用一个前朝的官职作为自己孩子的名字。所以可以确定:万户不是人名!
基姆书中的原话是:“……有一个中国的官吏叫万户”,而万户是一个官职的称谓,就好比说“一个官吏叫太守“这太守就肯定是一个官职的称谓。绝对不是一个人名。同样的道理,“一个官吏叫万户”,这万户就是一个官吏的称谓。
应该相信,原始记载者心中原意的万户就是一个官吏,而不是一个人的名字。如果非要把万户说成是人名,甚至臆想出王虎和万虎去替换万户的名字,那就曲解原始记载者的原意了!
万户也不是一个官员,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既是“官”又是“吏”,而且,明朝根本就没有设立万户这样官职。所以——万户绝对不是一个官职的称谓。
既然万户不是一个人名,也不应曲意原著,把它更改为王虎和万虎,更不是一个官职,那么万户究竟应该叫什么呢?剩下的选项,就只有一个了——绰号!
什么!万户是一个绰号?对!没错!万户就是一个绰号!他可能姓张,可能姓杨,可能姓陈,也可能就是姓万,《百家姓》里的每一个姓都有可能!理由如下:
说万户是一个绰号的第一个理由是,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给人取绰号的爱好,君不见《三国演义》,诸葛亮,庞统都有绰号,从三国到宋朝,中间隔了几个朝代,但给人取绰号的爱好丝毫不减,水浒传里面的人物更是几乎人人都有绰号,而且绰号的寓意非常丰富多彩。虽然是小说,却也反映出中国社会的风气。相信现在不少朋友身上也拥有一两个绰号,因此,有人给万户取绰号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说万户是一个绰号的第二个理由是,万户本人会接受并喜欢这个绰号。“万户”是一个官职,可以说是一个极品绰号。极受欢迎。一个人被取了一个官职名称的绰号,相信是中国人恐怕都会喜欢,乐于接受的。久而久之,万户本人与周围人际圈就习惯“万户”这个绰号了,以至于他的真正姓名渐渐被淡忘了。到后来,除了最亲近的人外,别人只知其叫万户,不知其真正姓名。
不瞒各位,本人身上就有这中情况。在西门菜市二楼卖牛仔裤之前,我曾在“福音巷”租了一间铺面卖牛仔裤。在那里,人家送给我一个绰号叫“村长”。
我喜欢下象棋,在自己铺面前的路中间摆了一张小桌子,有空就与别人切磋棋艺,引来一些退休老先生的围观。久而久之,大家混熟了,退休老先生们于是乎由围观到指点,由指点到亲自参战,由亲自参战到后来喧宾夺主:“喂!村长,桌子端出来哦!把战场摆起再谈生意!”
一次坐公交车,听见两个熟悉的声音在对话:
“这段时间你在哪耍哦,咋这么久没看见你呢?“
“嘿!我天天都在村长那里下棋!对了,你的棋瘾比我还大。咋就不来了呢?”
“哎!看不惯!这个村长,天天下棋,不务正业,哪像我们那时当村干部,真的是把心思全部都放在了村上!哪像他,一个村长该干的事从未见他干过!哼!天天守着生意,没事就下棋!哪像是一个村长!”
“可能他……现在不是村长了,我看他现在也不像是一个村长!”
“哼!一定是吃钱吃多了,不敢当村长了!把钱藏起来了,做个小生意作掩护,现在天天在那里下棋消遣,这个才叫狡猾!
“可能不会哦!我看村长这个人多对的,看起来也没啥钱,不像是那
种人!“
“不像那种人?你都看得出来?那还要纪委干什么,这些事情你不懂!……“
大约十天之后的一个下午,附近铺面的一位老板笑嘻嘻的走进我的铺面,拍着我的肩膀:
“嘿嘿!村长,你娃这个村长的名字都传开了哦!”
“哦!……咋回事?”
“这几天接连有人问我,问我晓不晓得你是哪个村的?当了好多年的村长?现在还是不是村长?嘿嘿!……硬是把你娃当成真正的村长了!”
“真正的村长?……真正的村长咋可能天天在这守生意下棋嘛!人家不动脑筋嗦!……”
“嘿!老子啥子时候骗过你?……嘿嘿!……他们还问我晓不晓得你叫啥子名字?……“
“真的啊?……哈哈!……哈哈!“
“对了!村长,你叫啥子名字?”
这种只知某个人的绰号,不知其真正姓名的现象,就是在今天也是存在的。本人就是一个例子。
在中国人喜欢给人取绰号的历史事实背景下,在官职,名字,万虎,王虎等说法均不能成立的情况下,在万户本人喜欢和认可这个绰号的情况下,确定“万户”这个名字是一个绰号。是不会错的。是十分有说服力的!再说,除了绰号,要想解开万户的名字之谜,难道还有其他的选项吗?
既然万户是一个绰号,那么,为什么原始记载者没有说明万户就是一个绰号?这里面包含有什么隐情?隐藏着什么秘密?且看我慢慢解开!解开之前,我得先讲两件趣事!
第一件趣事,这是从一份纸质读物上看到的:一个中国留学生谈他留学美国期间的趣事。说他在课堂上听美国教授讲中国历史的时候,发现,美国教授把诸葛亮和孔明分别作为两个人来讲,自然讲得很不顺畅,该留学生壮起胆子,晚上到教授家给教授指出问题。说诸葛亮和孔明是同一个人,美国教授茅塞顿开,非常感谢这个留学生。
第二件趣事,是从电视里看见的,这是一个访谈节目:一位专门研究中国汉语言文字的外国学者,操一口流利的汉语,面对镜头,和节目主持人侃侃而谈。
他对汉字的历史,汉字的型,义,读音都有精准的把握。主持人问了几个成语的问题,他能准确的说出成语的出处和含义,相信当时看这档节目的中国人多半会自叹不如。这时,主持人抛出一个词:
问:“请问憨厚这个词您是怎么理解的?
答:“憨厚?……{学者稍微一怔,显然他不熟悉这个词,凭着对汉字研究的功底,他稍作考虑,信心满满的阐述自己理解},憨是傻的意思,而厚有加重和增强的意思,在这里,憨和厚组合在一起,就加重和增强了这个傻的含义,所以,憨厚这一个词的含义就是很傻,非常非常傻的意思!……“
中国人都知道,憨厚绝不是非常傻的意思。从这两件趣事中可以看出,即便是专门研究中国汉语言文字的外国学者,即便是讲授中国文化的美国教授,他们对中国的汉语言文字和中国的文化,了解得也不是十分透彻。
如果单从字面上来解释憨厚这两个字,那位外国学者回答得非常准确,可是非常奇怪,这俩字放到一块,傻的含义便消失了。那位美国教授,他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研究三国,把诸葛亮和孔明作为两个人来讲,也无可厚非。
汉字中的同音字,多音字,也能把人搅得晕头转向。比如著名的黑人歌手“好弟”就把“花前月下”理解为“在月亮下面花钱{前}”!
不按常理出牌,用“憨”和“厚”,一个贬义字与一个中性字组合成一个褒义词。一个人有俩名字。诸葛亮又称孔明。绰号及同音字与多音字。这些文化现象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的祖先设置在汉语言文字中的安全阀和防火墙。蕴含着高超的智慧!
假设诸葛亮当时不是与曹操而是与外敌作战,那么,隐藏在汉语言文字中的安全阀和防火墙的作用就会充分显露出来:
密探甲:“报告主帅,诸葛亮正率十万大军赶来!”
主帅:“十万大军?哼!我军以逸待劳,一定能够大获全胜!传令三军,准备迎战!”
稍后,第二个密探飞马而来。
密探乙:“报告主帅,孔明正率十万大军赶来!”
主帅:“什么?孔明又率十万大军赶来?会不会搞错?”
密探乙:“报告主帅,小的探得千真万确,孔明确实正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赶来!”
主帅:“哼!诸葛亮啊!今天要不是孔明来横插一脚,你就死定了!传令三军,撤退!
一个人俩名字,造成敌方误判,连美国教授也跟着中了招,妙哉!我们再来假设:
古代,外敌入侵,敌我两军力量均衡,陷入对峙,敌军主帅为找制胜之法,派密探窃取了我军主帅的档案。
他慢慢打开档案,眼睛一亮“……某将军之子,性格直率,为人憨厚……”
“哈哈!将军之子,为人憨厚!原来这小子是靠关系上来的,是一个大傻子!哈哈!看我怎么来收拾你!哈哈!……“
于是,这位敌方主帅又误判了,又中招了!其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虽然都是假设,但隐藏在汉语言文字中的安全阀和防火墙,其功力可见一斑。
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祖先在给汉语言文字中设置的安全阀和防火墙的时候,倾注了高超的智慧,既让自己人运用得得心应手,也让外敌摸不着头脑。即便是专门研究中国汉语言文字的外国学者,即便是讲授中国文化的美国教授,也不幸受到牵连,连连中招,难解其中的奥秘!
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断出,万户飞天的原始记载者,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隐藏在汉语言文字里的安全阀和防火墙,几千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的在保护着我们。而那位记录万户飞天故事的原始记载者却要犯难了。
不过,这位原始记载者与美国教授和外国学者的遭遇完全不同,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毕竟两者相距了六百年之久的时间跨度。他遭遇到的是:汉语言文化防火墙中的“绰号迷魂阵”,所谓“绰号迷魂阵”指的是,域外人士在面对“绰号”而又无人解释的情况下,就会像走进了“迷魂阵”一样晕头转向!不妨我们来模拟一下:
六百年前,这位原始记载者来到中国,一天,他听说有人要乘坐火箭飞天,十分好奇,决定前往看个究竟。路上,遇到一位书生,便上前套近乎。
记载者:“您好!先生!打搅一下,请问云雾山庄怎么走?“
书生:“云雾山庄?……你……你是去……去看火箭载人飞天的吧!”
记载者:“是的!“
书生:“云雾山庄还远着呢!我也是去云雾山庄看火箭载人飞天这件稀奇之事的!……看你这人还面善,要不,我们一起走吧!“
记载者:“那太好了!请!”
于是两人结伴而行,边走边聊。
记载者:“先生可知道坐火箭飞天的这位英雄……是什么人?
书生:“听说,这个人叫万户!“
记载者:“什么?他是万户!“吃惊地睁大眼睛。
可以推测,记载者来中国之前,一定会为熟悉中国的状况做一番功课,而做功课所用的教材应该有点过时。在他的脑海中,在中国,万户是一个比较大的官员。但他不知道,此时中国的明朝根本没有设置万户这一官职。就像前些年在某媒体上看见的报道一样,美国有些人至今还以为中国人在留辫子,裹小脚一样,根本不知道中国在变化!
他压根没有想到坐火箭飞天的人是一位官位很高的万户,禁不住好奇心的,很想追问下去,但他强忍住了。
作为一个身在他乡的异乡客,势单力薄。他必须小心谨慎的尊重当地的风俗禁忌,他读过“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他非常明白,在这片土地上,涉及官员的话题尽量不要去谈,以免惹火烧身。
到了云雾山庄,记载者依照自己对中国礼尚往来这个礼节的理解,给万户赠送了些礼物,并表达了对万户壮举的崇敬之意,万户及云雾山庄的人热情好客,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来自异域的客人。他得以与万户零距离接触。
这位来自异域的异乡客,能够把火箭有多少支,火箭是从哪里来的,风筝是谁做的,万户是怎么想的,都记载得清清楚楚,相信他与万户一定有过零距离的接触。
虽然与万户有零距离接触,但他却丝毫不敢去打听万户的身份,也根本不会有人主动去给他解说万户是一个绰号。而且,记载者关注的重点,是万户飞天事件本身,是万户飞天使用的火箭的功能,是火箭的数量,是火箭的来源,以及风筝的制作……等等技术性的问题。
记载者虽然有幸与中国的“绰号”文化有过亲密接触,却因为有所顾忌和小心谨慎而与“绰号”文化的内涵擦肩而过!眼前的“万户”与想象中的威风八面,前呼后拥的“万户”大相径庭。他或许有所疑惑,但压根就没有想到万户是一个绰号!
可以想象,他在记载万户飞天故事的时候,一定为“万户”的身份定位问题绞尽了脑汁!万户既是一个“官”——对手下的工匠发号施令,万户也是一个“吏”——自己亲自动手干。这样的一个头儿,同时具备了官和吏的能力。到底该叫什么呢?
这位记载者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不禁仰天长叹:“我晕!……尊敬的万户先生啊!您到底是“官”还是“吏”啊?……哎!这样吧!……“官”和“吏”都是你的了!”
于是,记载者把“官”和“吏”同时放在万户一个人的头上!这不但充分证明了原始记载者是地地道道的一个外国人,也让我们有机会在六百年之后的今天,有幸来解读一番“有一个中国的官吏叫万户”的千古谜言!
至此,可以下结论了,名字谜题得以解开:万户不是一个人的名字,也不是官职的称谓,而是一个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