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现在可能不明白希特勒为什么这么仇视犹太人,实际上这种仇视犹太人的思潮简直遍布欧洲。不光是希特勒,就是斯大林,也是杀了不少犹太人。为什么大家都讨厌犹太人呢?说穿了就是一种仇富心理,因为犹太人太会做生意了。而且犹太人有点像咱们中国人,侨居外国光知道赚钱,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从来在任何地方都不掌权,人家不杀你杀谁?
据战后调查此事的美国中情局认为,希特勒讨厌犹太人还有童年的遭遇所造成的阴影。希特勒的母亲在父亲外出的时候,红杏出墙跟犹太钢琴老师有染。现在大家都知道,童年的心理阴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希特勒的反犹主义,在政治上是出于犹太人就是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作为国家社会主义自然要打倒这些富人;第二就是这种童年阴影正好迎合弥漫全德国的那种仇富心理。
这些来到上海的犹太人,由于当时德国的各种反犹政策几乎个个身无分文,但没有例外的都对中国人留下极深的好感。中华民族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同情弱者,不像日本人那样服从强者而欺凌弱者。所以后来尽管我们在正式态度上始终坚持反对以色列、支持阿拉伯国家,但是以色列实质上一直跟我们很友好,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先辈给我们种下的善因。
说到这一点,我们应当承认我们的祖宗,从一开始就是具有非常包容的善良心态来对待其他民族的。远在北宋的时期,就是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户部、也就是财政部任官的时候,当时户部就有好几百个犹太人担任各级主管财务,也就是算账的犹太人,因为这些犹太人数学比我们好。当时北宋把这些人称为“一赐乐业”人,这明显就是以色列的音译。前几年进行DNA普查的时候,河南有一些地区还有大量的这些人的后裔。
杨星辰的这两个弟弟,今年都是不满二十一岁。其中老四杨护嘉在江南名校上海中学毕业之后,考上了复旦大学中文系。老五杨寅嘉上海中学毕业后不愿意上大学,却考上了杨星辰的母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那里上通信科。从这一点上来说,杨星辰算是杨寅嘉的校友。两人一个是黄埔八期,一个是黄埔十二期。
杨护嘉尽管才刚满二十岁,但已经是中国小有名气的诗人了。他的诗连徐志摩、胡适都很赞赏。杨星辰对这些既不感兴趣也不懂,他就知道老四小时候住在乾县的时候,爷爷开始不怎么搭理,到后来因为这小子学国学特别快,老爷子越来越喜欢。说实在的杨家一帮小孩,真的在学问上有出息的,还就是老四一个。也难怪杨宋清会喜欢,把自己的国学底子倾囊相授。
老五则完全相反,对任何学问都不感兴趣。老五的偶像就是老大杨星辰,他整天缠着杨星辰学武。杨星辰起初不懂事,还教过一阵子。后来知道母亲被父亲遗弃了,连带着对老四老五也讨厌起来。
现在虽然不像小时候那么讨厌纯子一家人了,但要他走进那个家庭,他还是不由自主的膈应。这次要不是杨才声强调他培训军官急需一些以前从日本带回来的资料,他才不会跑到上海虹口去呢。
站在这里看见同船的旅客纷纷走了,杨星辰不由得焦躁起来,这两小子干什么呢?正在生气间,远远的就有人喊大哥,跑到跟前两个小青年明显的有点生分了,怯生生的叫着哥,但都没有扑上前来。
杨护嘉跟杨寅嘉长得不是特别像,杨护嘉瘦而杨寅嘉壮。双胞胎是不是都长得一样,杨星辰也不懂这个。这两个小子现在都一下子长成大小伙子了,要不是他们喊杨星辰,杨星辰在街上还有点不太敢认。不过依稀还可以瞧出小时候的模样,两个人个子都不高,杨寅嘉还好点,大概有一米七几的样子,杨护嘉干脆一米七都不到。杨星辰记得笠原纯子就不高,好像也就是一米五几的样子。
杨星辰也很难表现出很热情的样子,他问杨护嘉:“怎么才来?”
杨寅嘉在旁边抢着回答:“都怪老四,我怎么催都不行!”
杨护嘉:“大哥对不起,今天是徐志摩在上海跟读者见面的恳谈会,我怎么也得给他捧捧场。”
杨星辰虽然不懂这些,但也知道徐志摩在民国很多青年的心目中,那就是天皇巨星。
杨星辰问杨寅嘉:“你不用在南京上学吗,怎么也在上海?”
杨寅嘉:“我们已经提前放暑假了,老师都忙着呢,连杨教育长都在庐山,跟爸爸在一起。”
杨星辰明白,现在战争空气越来越浓,整个民国的军事机器已经启动起来了。不少学校里的老师都跑到各级部队中,担任了参谋官佐。事实上军校确实有点办不下去了,可能很多学生也得分发部队了。
杨星辰问:“那你呢,是不是要去部队?”
杨寅嘉:“我才不去呢,我想去力行社。”
杨星辰知道,九一八事变之后,江结時成立了一个组织叫复兴社。复兴社人们一般都叫蓝衣社,因为他们喜欢穿民国时期的干部服中山装。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民国时期穿不穿中山装,往往是一个政治问题。比如北洋政府就不穿中山装,而国民党穿中山装就表示他们属于中山先生一派。
复兴社很快就有些堕落,江结時痛定思痛,在复兴社中又成立了一个更核心的组织叫力行社。这个力行社以江的黄埔学生为主,主要做情报工作。代力就是力行社的特务处长,这个组织发展到后来,明年就会成立正式的军统。
杨星辰皱了皱眉,任何军人一听到特务,必然就会厌恶。这个杨寅嘉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长大以后要读军校也不喜欢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偏偏对当特务极其着迷,杨星辰真是无法理解。
几个人叫了一辆出租车驶向虹口。本来杨星辰说黄包车就行了,但老四老五坚持说祥生车行的出租车也不很贵,非要大哥坐一坐小轿车。杨星辰也明白,两个小的肯定觉得自己在陕北那么个穷地方当土包子,想让他在上海开开洋荤。
杨家的宅子就坐落在虹口公园附近,这个地方叫西藏路、拐个弯就是北四川路。杨宅是一栋石库门房子,在一个弄堂里面跟其他住户比邻而居,并不独立。小楼有三层,当初杨才声买的时候也不算贵。他这些年也算是攒了一点小钱,再加上杨宋清也赞助了一部分,在上海这算是很不错的住房了。
由于笠原纯子的皇族身份,日租界的军政官员动不动就来慰问,也没有哪个浪人敢来杨宅骚扰。杨星辰进家的时候,笠原纯子正在包饺子。
她听说丈夫的大公子要来,早早的就指挥佣人把房子好好的收拾了一番。毕竟两个儿子都住校,这房子因为人气不足,显得清冷有余、温暖不足。
笠原纯子由于在中国久了,知道中国人不太喜欢吃日本料理。尤其是陕西人,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不喜欢海鲜,也特别不习惯日本料理的那一点点份量。
让笠原纯子做羊肉泡,她真的做不来。笠原纯子来中国的时候,带了自己一个随身女仆,她也不会做羊肉泡。本来按杨家以及笠原纯子的身份,雇一个厨师是很正常的。但笠原纯子顾忌于杨才声的观感,不愿意在家里住一个男佣人。女厨师不是没有,但那时候非常少,而且会做日本料理的就更少。即使有,也会被遍布虹口的日本料理重金聘去,就不是杨家能雇得起的。
纯子这个人很有意思。她知道杨才声又在美国娶了一个老婆,但她一点也没有介意。关键是她觉得自己没本事,男人有她还不满足,这都是自己的错。杨才声一直不提离婚的事情,纯子非常欣慰,因为她一直就在担心这个。笠原宫因为杨才声停妻再娶大发雷霆,纯子从来都是婉言相劝,也绝对不愿意接受父亲的意思,跟杨才声离婚。
说实话,纯子对月如也好,对杨星辰这几个孩子也好,她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心态。因为她觉得自己是一个闯入者,自己占了人家的丈夫不说,还占了人家的父亲。出于这种心理,听到杨星辰要来家里,纯子就吩咐自己的贴身女仆香花要想办法做中国料理。香花的中国料理水平实在一般,连两个儿子都抨击,纯子只好亲自上阵。她以前在杨家大院的时候,早就跟着杨老太太学会了包饺子。
杨星辰实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称呼纯子,只好按一般人的办法就叫阿姨。这一声阿姨反而叫得纯子热泪盈眶,因为这代表了杨星辰这些孩子终于接纳自己了。
杨星辰发现这里不愧是日本人的家,连木地板都擦得闪闪发亮,一点点的灰尘都没有。说实在的,要论勤快,日本人远比我们中国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