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历三大征 > 第四十五回:善设粥厂施救济,引商劝民行捐

第四十五回:善设粥厂施救济,引商劝民行捐(1 / 1)

善设粥厂施救济,引商劝民行捐助

黄淮水灾爆发后,由于河南一带一直救灾无力,以致大水去后饥民遍地,官府效率低下,措施慌乱,万历二十一年冬至万历二十二年春生出饥荒,牲畜无存,盗匪四起,千里树皮草根尽绝,甚至人竟相食,贾人肉于市,河南一省已如人间地狱。河南巡抚张一元因此连续上疏请求朝廷统筹救灾。

万历二十二年正月万历皇帝晓喻吏部:

“昨岁各省灾伤,山东、河南及徐淮近河之地为尤甚。民间至有剥树皮、屑草子为食,又至有割死尸,杀生人而食者。朕虽居深宫之中,念切恫瘝,不遑寝处,曾经屡旨蠲赈,不知有司是否奉行?小民有无沾惠?况值此公私交拙之时,不知各该地方除内帑,漕粮或留或发之外,别有急救便宜措处方略否?其各处矿徒劫盗啸聚成群,又不知安插归农防御备否?

目今四方吏治,全不务讲求荒政、牧养小民,止以搏击风力为名声,交际趋承为职业,费用侈于公庭,追呼遍于闾里。遇有盗贼生发,则或互相隐匿,或故意纵舍,以避地方失事之咎。其各该抚按官亦只知请赈、请蠲,姑了目前之事,不知汰一苛吏、革一弊法、痛裁冗费、务省虚文乃永远便民之本。如此上下相蒙,酿成大乱,朕甚忧之。”

后内阁请吏部尚书陈有年相会,首辅王锡爵借此问道:“听皇上降下谕旨,斥责有司,河南吏治如此,吏部可曾事先有知?”陈有年对答道:“有劳首辅费心,入冬以来吏部已知河南吏情,腐吏庸官当立即请奏裁撤,吏部及都察院也已再行勘问,此前受内阁举荐的张一元自任河南巡抚后如今却也难有建树,只能上疏报灾,首辅可有考虑另派他人?”

王锡爵说道:“我已向皇上举荐由钟化民任河南道御史主持救灾,近些时日皇上应会召见钟化民亲自考察。”陈有年听闻已举荐钟化民,顿觉心安:“首辅慧眼如炬,钟化民的确是合适人选,由他主持救灾皇上大可放心。至于粮款一事还请问如何筹措?”

张位道:“如此大灾朝廷自会竭尽所能筹措拨给,但仅靠此是无法平复灾情的,还需钟化民及赈灾官员依章程及实情自主行事。”赵志皋也提醒陈有年应尽快为河南择选官吏:“而且河南官员也该去旧立新,不然怎会为灾民尽心竭力?此前已经罢掉几个,这次还请吏部尽快选任上奏。”

陈有年拱手答道:“这是自然,吏部定会慎重选察,不误救灾。既如此,我便不再打扰阁务,诸位阁老留步。”陈有年正欲离去,忽听王锡爵说道:“河南贪腐官员之中有不少与阁臣有所交往,与吏部中人也有所关联,不论何人求情还望汝师能秉公而断,无徇私情。”陈有年先是一怔,随后笑答应允。

万历皇帝召见钟化民觐见问道:“钟化民,内阁与吏部都对你评价极高,现在河南灾情你也尽知,朕问你如何救灾?”钟化民答道:“回皇上,臣以为当首先审验灾民,一一核对,避免虚领冒领,安置百姓;而后发赈钱粮、设厂施粥以抑制灾情;再请官府及富商出资开展城乡修复及农田耕种,以工代赈,以此渐渐恢复生计;与此同时应当对灾民医疗疾疫、赎还子女、掩埋骸骨抚平灾痛;最后剿平盗匪、流民复业、劝课农桑、散盗禁讼、敦厚风俗,灾情可平。”

万历帝欣喜:“钟化民,朕命你为河南道御史,给予便宜从事之权,主持一应救灾事务,如有违令阻挠者可由王命旗牌镇之。朕已对河南作出人事调整,也令户部筹措银两助你救灾。明日前往河南赴任不得有误。”钟化民领旨谢恩。

万历二十二年二月钟化民赶至河南,钟化民召集巡抚及藩臬各司道:“诸位,救灾一事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聚之则苍生转为白骨,散之则沟壑起于春台。当务之急是核验灾民,各自登记,再煮粥散银,筹备银粮,使专人按时按量发放,严禁侵吞散银,各州县正官需严查核防。本官与都堂等亦会严查,以拾遗来监督考核。此前朝廷已经将一省大恶巨贪全数绳之以法。前车之鉴,如若今后在救灾之中仍有官员借机贪腐,办事不力,一经查实,立即斩首!”众官连称必尽全力。

随后钟化民及张一元令布政司分各府州县正官,亲历乡村审查贫户,贫分三等,唱名分给。钟化民自己也游遍历州乡村,慰问灾民考察民情。三等受灾贫民之中,稍贫者不予赈济,次贫者先由同乡富民贷种,极贫者由官府安置等待赈济,也借此可减少徇私舞弊。

再审验灾民过后,钟化民召开集会道:“赈济需速,不可有任何懈怠。而粥赈因所惠区域有限,更应遍设粥厂,且宁移官就民,勿劳民以就官。富者食前方丈尤显不足,贫者一勺入口便能回生。州县正官需全力赈济,省部有司也需不辞劳苦,巡视不断。”

河南巡抚张一元说道:“此前我已与赈灾使商定,若设粥厂于城郭则游手之人多,不利救助。设于乡村,城中灾民也难以抵达。聚在一起容易感染疫病,分散则道里适中。宜每城设厂十一,每乡设厂十九,较为妥当。”

钟化民下令:“各州县立刻记录,老幼妇孺各设一座,日给两食。灾民每处坐地二尺五寸,日进两食,米八合,食于辰未二时,每食两盂。煮粥务必至熟,不得掺水,也不得有污秽,食粥者不得携粥他往,供粥者不得擅自减浅。”众官急忙记录。

后钟化民与布政使议道:“每逢大灾定有部分灾民因不愿接受粥赈,便给予散银。各州县官,集里长立保约,极贫、次贫给予印信小票,极贫户发银五钱,次贫户发银三钱,正官下乡亲发,先公示日期以免灾民奔走守候。灾民领取银两后需官民共督,若有豪恶克扣掠夺,严惩不贷。同时需防冒领,每发银两监秤发放,每月固定分派,加印立册以备推官随时查验。你看如何?”布政使领命。

有关宗室国戚及贫寒学子,钟化民思索再三便与张一元相商:“各省总有一些落魄的宗室子弟以及皇亲国戚,一受大灾与贫农无异,还有一类学子尚无功名,家境寒苦,此二类人也不可忽视。尤其受灾宗室子弟粗略算过本省约有一万四千六百余位,这些人一生别无所长,除受救济外,我想向皇上请旨,允许这些宗室子弟考取功名。”

张一元对此并无异议,极力赞成:“支派日繁,钱粮难继,考取功名也算有用之身,空养宗室实在是国之负担。”钟化民说道:“最难的反而是那些贫寒学子,这些学子们饱读诗书,为守气节碍于情面宁死不领赈济,但却愿受皇恩恩赐,故必须大言皇恩浩荡,使他们感到得天独厚,天子眷顾,自会接受赈济得以活命。”张一元笑道:“赈灾使真是善观人心,如此河南大幸。”

巡抚张一元令在各城中以公馆及寺庙作为粥厂所在,于乡间每座粥厂需设五大间,一间贮米四间济民,每厂需至少收养饥民二百。各州县正官亲自选择品行端正之人管理粥厂,地方有司核查米数,每日检查菜色,督管官员勤惰,据实赏罚。

钟化民及巡抚、藩臬遍巡各地办公,询问疾苦,督查官吏,日行数百里,每至一处必先亲食粥厂查验,下属忙问道:“赈济使昼夜劳顿,巡视各地,怎能仅食粥充饥。”钟化民答道:“尽食粥厂有三利,一则有司不必寻我踪迹供膳,浪费公款。二则可激励有司及施粥者不敢怠慢违误。三则督官不避劳苦与民同食,可使民心聚拢,也可使振奋同僚,竭力赈救。”

时郭家村有贫民刘一鹍受灾染病,嘱咐其妻说:“我已经没多少日子可活,你还有些气力,要是念着夫妻一场,就别待在这一起饿死,早早出去找活路!”说罢刘一鹍便使尽剩余力气强赶其妻。刘氏泪流满面:“你是一家的天,你现在染病我应该照顾你,死就应该死在一起,我不能走!。”

刘一鹍怒骂:“你这个疯婆娘,你快走啊,离开这!”刘氏说:“荒山野岭,能往哪走?我只想在这里。”无论刘一鹍怎么骂刘氏也不肯离去,夫妻相拥绝望,恰在此时官府联合乡里四处搜寻落单灾民,二人终得赈济,夫妇得救。

叶县光武庙日夜赈济灾民五千,老者深感皇恩,跪拜高喊:“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吾辈受皇恩活命,何以补报?今后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慷慨之情,当地灾民无不感怀于心。各地学子及皇亲诸宗背面稽首,焚香共祝圣寿。

粥赈之中由于钟化民及张一元日以继夜的巡视督导,各地灾民普受所惠,渐有生气。藩臬有司及各地州县正官,无论廉腐,或诚心或畏罪皆在赈灾期间竭尽全力,受统筹安排,河南一省灾情因此开始抑制。

但毕竟大灾期间谷物难免因稀缺而价高,原本各州县所设常平仓早已因吏治衰败而渐渐无用,钟化民令再重建各地常平仓及义仓平衡谷价,再遇灾荒,先发义仓,义仓不足再发常平,以此不必依赖向朝廷求赈。

钟化民来河南时已请拨国库三十万金,并留漕粮十万担赈济。通告各地废止高价卖米禁令,以聚集商品米便于官府操纵。但后也渐渐不足,时至三月,给事中禄中立上疏《论罢太和山织造疏》抨击万历漠视灾荒,应停止太和山织造,省下经费救灾。万历不应,继续征收太和山香税及行织造以供皇帝私用及宫廷祭祀颁赏之用。

灾情相对稳定之后徇私舞弊现象又有发生,部分官员利用灾民不知钱粮减免开支用度,使诈受贿,欺上瞒下。钟化民便将应上缴官府的税收明细及减免钱粮明细全部公开,令世人皆知。严加督查,抑制贪弊。

钟化民针对钱粮不足准备劝民捐助,与张一元商议道:“都堂,赈灾粮款渐渐不足,前不久朝廷也屡次向皇上请拨钱粮,你我也曾上疏请拨内帑,但无奈久无回音。因此我打算应劝民捐助,引商贩粮。”张一元说道:“民若不捐,如之奈何?时不我待,与其屡费口舌,不如强令富民捐献,违者治罪。”

钟化民说道:“先劝尚义,尚义之民可以德威,不可势加。由此则捐助方能日盛,若仅凭威慑,所获微薄,不堪一用反败坏官府信誉。”后钟化民发出宣告:“屡荒之后,府仓如洗,饥民待哺方殷。天下为之涕泪,天子为之劳病,邻里乡亲正需携手共渡灾荒,愿输赈者,或银或粟,立册汇报。出粟者送至粥厂,出银者即在本家分给,不许与官帑混用。官无染指,民免匍匐,照册稽查,视所捐多寡论功行赏,优者授以匾额冠带,免其徭役。与司粥厂者同赏格。”钟化民连发数次布告,并请各地学子、乡民代表于各处宣导,十日之后,富民捐助日益增多。

而在引商贩粮中,因之前已取消高价卖米禁令,各省各地粮商纷至沓来,粮船粮车绵延达五十余里,而粮价因此日减。钟化民听下属回报道:“灾区原米价约为每石五两,粮价开放之后各省粮商皆受吸引,所运不计其数,数十里而不绝。各地粮米集中至中州,再难转运,米价已成竞争,现已降至均价每石八钱。”

钟化民拍手称快:“很好,令各地官府严加核查,粮商不得虚报分量,不得杆秤作假,不得收买*官民。”河南巡抚张一元赞道:“利用放开高价吸引粮商,反令其自主降低米价,赈济使果然深思熟虑,足智多谋。如此一来河南再不用担忧粮食不足,接下来该如何做?还请赈济使指教。”

钟化民说道:“都堂言重,此并非我独创,幸有先例。如今灾情已初步稳定,粮款皆已无忧,接下来便应当是医治疫病,并使灾民尽快恢复生计,重新耕作,以工代振,恢复各地城镇秩序。稍后我们再共议详情。”张一元称好。

与此同时灾民也开始再传颂钟化民事迹,一人说:“这钟御史曾在福建任惠安知县,那是清丈田亩,审核徭役。但凡有豪门权贵害民之事,但都是明察秋毫,按律治罪。百姓能安心耕作,稻粮丰盈。”

另一人说:“钟御史重建断桥,召集富商出资,号召百姓出力,不但自己捐俸还令所有衙门差吏抬石挑土,那百姓是深受鼓舞。”再一人说道:“听闻钟御史在乐平县时,历任官员贪赃枉法,民怨沸腾。钟御史也险被打伤。后来清理积案四处调查平反,乐平因此焕然一新。又编《洗冤录》刊行。听说还有外县之人来乐平告冤呐。”

还有人说道:“钟御史巡视山东,山东大旱,官府仍照旧征税,抓捕良民充匪索求贿赂,是钟御史请旨亲自监督官府重审冤情,免除徭役,重惩涉案官员。后因在赈粮一事上先赈后报遭当地权贵弹劾被降调外地了。”

又一人接话道:“是的,钟御史后任山西道御史,也是对侵吞军饷军粮,向百姓滥征的恶官当面申斥,不避其后台如何,直言上奏揭发,皇上圣明,当时就把那帮人全给杀了。钟御史也因此入京伴驾。现在河南大灾,皇上能派钟御史来果然圣心明察,知人善任。”河南当地对钟化民之事渐渐口耳相传。

大灾之后总是伴随疾病蔓延,灾民体虚饥饿,所以患病者众多。明初曾遍地设立惠民药局,统辖管制医药行业规范,无力求医问药之人便能经惠民药局获取救治。但随着利益之争日多及朝政日趋腐败,惠民药局也不再由朝廷补贴,户籍崩坏也导致医户混乱,自筹经营也在行业之中渐渐难以竞争,惠民药局便日益荒废。虽几经中兴之世,但惠民药局也难再现昔日风采。

钟化民与张一元商议道:“我欲重振惠民药局,配合各地慈善药局医治疫病,从省库内拨款选地重建,同时也向各地购买药材,选良医入局。都堂自去年十月到任后可曾知晓当地名医有几人啊?”

张一元苦思不得:“大灾频频,百姓四散,至今未曾听说有何良医,只怕多死于水灾饥荒之中,残存药局不过舒缓病痛。良医还需从外省相请,药材稀缺,外省进药,药价也将倍增,是否也可用市面之法令其降价?”

钟化民说道:“药材不比粮食,到也并非不可如此,相对而言,药材易得良医难求,应以省府之名广邀天下名医前来救治灾民,只是报酬低微,寄希望于医者仁心。书写布告还需动以情理,有医来时还需稍加探查,以免庸医混入。”自布告发出后,虽有不少从医者相继而来,但多医术平平,其中也有些许庸医浑水摸鱼。苦无良医令钟化民及张一元十分苦恼。苦等难耐之际,门外急报:“名医来也!名医来也!”钟化民大吃一惊,不知是何人来此,急领张一元前往察看。

最新小说: 重生红楼,庶子的我逆袭成大佬 阮清颜傅景枭 重生明末皇太子朱慈烺 王安穿越成了太子 大唐:开局娶长乐公主 太平长安 怪谈恋爱流游戏 抗战:开局十万克隆兵 大唐:开局搞科研被弹劾误国! 我的公公叫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