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四百七十一回 一场海战(二)

第四百七十一回 一场海战(二)(1 / 1)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各船启帆!趁敌军船帆未起时强行接近,进行登船近战!”

江东水军必竟是当时的水上精锐之师,这会儿虽说被甘宁舰队的十几轮投石攻击打得尽是一片鬼哭狼嚎之声,但阵脚却并没怎么乱。而随着董袭的军令下达,这百余只战船的主帆立时就全帆至顶,借着顺风之势以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逼近甘宁舰队。

说实话,江东水师作为当时天下最顶尖的水师部队,之前又打赢了赤壁之战,一个个都心高气傲得要命,又曾几何时被人这样压着打还没办法还手?所以现在董袭的军令一下,一个个都像上足了发条一样的干劲十足,恨不得自己所在的船只马上就冲到对方的船下,然后抛钩登上对方的舰船,与对方面对面的拼个痛快。

由于当时的远程攻击手段不多,而且威力相对都比较有限,所以当时的水战战术主要都是在中程先以弓箭进行压制,然后在接舷之后进行甲板上的近距离肉搏战。现在董袭出击的舰队在两百步左右的远程就受到了这样的打击,那么趁着对方的船帆尚未扬起,已方以最快的速度冲进对方的舰队之中进行肉搏战,的确是一种可以扬长避短的有效战术。

而在董袭看来,己方现在是舰船一百余船,兵员五千余人;对方有船六十只,从舰船的规模上来看,总载员数量应该远不如已方,所以在逼近对方,使对方的远程攻击能力发挥不出来的话,那么在拼人员的肉搏战中,已方可以夺回优势与主动权。

想法是没有错,但董袭失误就失误在他根本就不知道甘宁的舰船的战术方式已经超出了当时水战的范畴。就拿现在来说,两百步的距离并不算很远……两百步,大概是一百四十来米左右,如果是在陆地上,一个普通人跑得快点,大概二十至三十秒左右就可以跑完,但对当时水上的舰船来说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孙吴的船只要启帆升锚,即便是各个岗位之间的人都配合到位,想完成这两百步的距离也得要两分钟左右。相对来说这已经是很快的了,如果是碰上别的水师,孙吴水军完全可以直接逼近对方,但他们现在碰上的却是甘宁所率领的,早都在海上漂了多少年的老油条舰队。

甘宁在指挥台上,用望远镜望见了吴军帆手正在启帆,马上就下令原本一字打横的舰船开始调头,改为全船皆以右后侧舷迎敌,但是帆却仍旧没有升起。由于当时的舰船动力都是风力与桨力,在风帆没有升起的前题之下,船只想调头就全得凭借一侧的木桨与舵的配合,对大型船只而言调头的速度也会比较慢。

另一个最关键之处,则是甘宁的这六十只大小战船虽然有风帆,但却没有木桨!所以董袭远远的望见甘宁的舰队开始缓缓调头,但风帆却仍未升起之时,就并没有怎么在意。因为按照当时的驾船方式,甘宁的大型船只船速本来就相对偏慢,而且按现在的距离,甘宁的舰队调完头再升起风帆的话,吕蒙麾下的这百余只舰船早就与甘宁的船只接舷了。

可惜可惜,董袭不知道甘宁的这六十只船是蒸汽机加螺旋桨型的双动力船只,很多时候根本就不需要扬起风帆。而甘宁本来就是水贼贼头,之前又在北方海域里横行了好些年,海上作战的经验要远超董袭。所以此刻甘宁只消拿眼一扫,就已算好了螺旋桨的启动距离,立时便下令全船的蒸汽机动力全力启动,于是乎在董袭的舰船距离甘宁的舰船还有二十步,吴军都作好了舷接登船的准备的时候,这才惊呀的发现对方的船只在根本没有扬起风帆、没有木桨划动的前题下,竟然在快速的前进,很快的就将双方的距离又拉到了七十步左右。

这时甘宁舰队并不是以正后方的船尾面对吴军,而是以后侧舷相对较大的射击面相迎。当时的弓弩有效射程一般都是五十步至六十步,所谓的“百步穿杨”,指的那都是臂力很强的战将所特制的大弓,一般的弓箭手是无法使用的。而现在双方之间的距离是七十步,吴军的箭支虽然可以勉强的射到甘宁舰队的船上,但却明显的没有了什么杀伤力可言。

不过在甘宁这边,由于是以后侧舷迎击的缘故,那些投石机只有后半部份的三、四部在转了个几十度的向以后还可以比较有效的进行投石攻击,前半部份的就有些打不到了。如此一来,吴军舰船面对稀稀落落的投石攻击,压力已然大减,所以也有些不再顾忌什么,继续向前准备逼近甘宁舰队。毕竟刚才连手都还不了的,吴军大多压着一肚子的火。

不过董袭毕竟不是省油的灯,这会儿已经查觉到情况不对劲,甘宁的舰队不可能只有投石攻击那么简单。而且甘宁在不启帆的前题下,船速与己方基本保持一致,且都是在以右后侧的船舷迎向己方,这明显的是一种保持距离并进行中远程攻击的前奏。既然醒悟过来,董袭马上就喝令众军降帆,并且要桨手们逆划,准备不再追击甘宁,舰队先往回退一段距离再说。

只是军令虽下,在出击顺风,归还却是逆风的情况下,这百十来只舰船想调头回航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就在这时,甘宁舰队的全船蒸汽机动力已经完全开动,都已经进入了最大船速,而甘宁所下达的命令是全舰以一字长蛇阵前行进行右回旋,舰队直接绕到了董袭的后方,切断了董袭回退道路。

或许时常会有人看到这样的场面,就是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某一方在面对对方的步兵集团时,会派出一支强力的骑兵部队由对方的侧翼强行穿插进去,以达成一种在短时间之内强行切割出对方一小块部队,然后由己方在这个短时间内可集结的优势兵力将这一小块被切割分离出来的部队给吃掉的战术目的。

甘宁之前在北方横行了几年,间中有去陆地上打打秋风,所以碰上过几次使用这种战术的对手,只不过这些对手大多是趁乱想在曹袁交兵的地区捡点便宜的五胡游牧小部族。这些小部族的骑兵能力还行,但集团作战的整体配合性太差,所以这种战术进行得都不怎么成功。

只是虽然都不怎么成功,一点点的成效总归还是会有的。而甘宁在看过几次之后,闲暇时进行过参研与考量,慢慢的就将这种战术成功的转化成为了海军舰队的穿插战术。当然了,主要是甘宁的蒸汽机舰船有船速快与攻击力强大而且足够坚固的特点。或许这样来形容比较好,就是甘宁舰队的船只就好比是重甲骑兵,完全可以在旧式舰船集团中肆意的冲击与穿插。

再看甘宁的舰队在执行这一命令时,始终保持着以右侧或左侧船舷面对董袭船阵的状态,而且投石机也毫不客气的掷出一轮又一轮的石弹,直接就打得董袭船阵的左右两翼乱了套。不止是石弹,各船中下两层的射击窗口也已打开,由射击窗口里射出的,赫然是一支又一支的粗杆羽箭。而射出这些羽箭的,是战船上专门配备的大型机关弩弓。

诸葛亮在三国后期不是有完成他的连弩吗?一弩十箭连发,不必射一箭就换一箭,但总的来说那也是属于单兵弩,有效射程与杀伤力都相对有限,不怎么适合真正的水上交锋。

在现代电影中,曾经出现过一种拉杆式连弩。那种连弩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东西,而且据说很可能就是诸葛亮研发的出来的连弩。根据史物原型并由后人复刻重制出来的弩弓,现在可就在哪间博物馆里面放着呢。

而陆仁与雪莉的手头有资料,也拥有有着大量经验的优秀工匠,所以有根据目前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这种连弩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良,然后就成为了现在甘宁舰队与城守方面所使用的这种半自动型机弩。

首先是将弩弓的尺寸扩大,将弓臂加长至了一米左右,用增加弓臂与弓弦长度的方法来增加箭支的射程与攻击力度,同时还在臂尾的弦位上追加了滑轮以减少射击手拉弦时的体力消耗。

然后是修改了箭匣的结构。原弩的箭匣结构是要把数寸长的短箭一支一支的扣进匣去,那种情况到有点像给现代枪支的弹匣进行手动装弹,上箭速度也相对较慢。这种上箭方式如果是一群弓弩手在正常的军阵作战中进行分组多段式射击,对箭阵的密集度与持续度的影响自然不大。

但在船只上,特别是甘宁这种动不动就要进行远航的船只,根本就不可能也不允许船只里搭载过量的人员来进行多段分组式的射击。想想也知道,船只的总积载量也就那么多,人手要是带多了那货物放哪儿?再说人员们的吃喝住也要占用很多舱位。

此外就是船只上的空间有限,弩弓不允许安置得太多,如果延用原弩那种一枚枚往匣里扣箭的上箭方式,那么在应对当时那种以快速接近再登船肉搏的水战方式上,箭支的连续射击就肯定会出现较大的空档,这对单船人员相对偏少,肉搏战能力较差的夷州水师来说搞不好就会成为落败的致命点……(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三国第一霸主 穿越火线之最强佣兵 穿越之明正德皇帝 第一章穿越背锅的 抗战之最强特种兵 大唐太子要辞职 穿越到明朝朱由检 韦浩李丽质 抗日之超级壮丁 抗日之不世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