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轻轻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吹了吹上面的热气,喝了一口热茶,便是对着诸葛亮开口道:“军师,公孙伯珪的投诚信之事,你应该知道了,既然他主动提出来了,那此事便不是个小事,你觉得我到底该如何对待公孙伯珪才是?”
诸葛亮听到了刘靖话语之后,略微一忖,便是道:“主公如此谨慎对待这件事,这就表明主公有一个大局之观,所思所虑定为长久之计,并不像一般的人一样欢呼雀跃或者得意妄为,这是好事。?w1w?w8.?8?11zw.
不过,要是说到日后如何处置公孙伯珪之事,这个倒真是个难题,因为,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今天公孙伯珪自知无力与主公对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投诚,这并非是他的本意。
而反观公孙伯珪这个人,此人能力是有的,可是此人到底能不能做好人臣,这就很难说了,因为他毕竟统领一方已久,以自我为主的观念,已经深入内心,且属下故吏也是比较的多,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况且,我们怎么处置他,这个影响并非只是当下的,也并非只是会影响到公孙伯珪一人,所以不管是接纳他还是软禁他亦或者是处理掉他,这都得谨慎而为之!”
刘靖叹息了一声道:“不错,此事我之所以如此重视,就是因为他日后的影响较大,而公孙伯珪也是第一个向我归降的人,我怎么处置他,会直接影响到后来人的决断,若是有朝一日,有别的豪强选择归顺于我,他们定然会参考我如何处置公孙伯珪的!”
诸葛亮听了刘靖的话语,沉吟半晌之后,方才回答道:“如若考虑到这个层面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先对其观察一段时间,封他做个一郡之,让他与他那批故吏分开,只给他留下少数几个人,先看看他的表现如何,再视其所为做出决断吧!”
刘靖想了想,点头道:“军师的话有理,封他个什么官很是关键,他现在虽然落魄,可是内心仍旧是孤傲的,封他做个郡守,也是给足了他面子,将他与他的部下分开,也是为了他好,以免他再纠集旧部,图谋不轨,给自己再惹祸上身,哎!我也只能这样对他了!”
诸葛亮道:“主公仁慈之心甚重,方才会有此疑虑,若是换做一般的诸侯豪强,早就设计将其毒害了,主公能将其妥善处理,留给他后路,这也是莫大的胸怀了,只不过日后的路他会怎么走,那就得看他自己的了!”
刘靖道:“我看就让他去涿郡做个郡守吧,那里的人我都熟悉,也大都是我的老熟人,公孙伯珪有什么举动,他们也能及时地向我汇报,再者说,那里的形势也不太复杂,就让他去涿郡做郡守吧!”
诸葛亮道:“好,主公所虑极是,那我就着手安排此事,只是还有一件事,主公得早作考虑!”
刘靖道:“哦?还有什么事?请军师直言?”
诸葛亮道:“眼下咱们马上就要接管冀州,那冀州的刺史一职该由谁来掌控,这是个大事,主公须得早作打算才是!”
刘靖点了点头,略微一想便是问道:“军师所言甚是,不知道军师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或者是建议呢?”
诸葛亮道:“眼下冀州归属于咱们,而并州也是将要归属于曹孟德,咱们要谁来接管冀州,还须得考虑对并州曹孟德的震慑,须得设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将军镇守冀州才是。”
刘靖点头道:“不错,不错,我倒是差点忽略了这点,军师所虑甚是,甚是呀!”
诸葛亮继续道:“既然要封个大将来镇守冀州,还要对曹操产生一定的震慑,那就得选一个比较稳沉的大将,且骁勇善战的大将,而且,最最重要的是,这个人要是主公最亲信的人才可以!”
刘靖认同道:“不错,军师说得对,你就说吧,派谁人来这里最好!”
诸葛亮道:“我觉得这个冀州刺史非关云长将军莫属,此人勇猛无比,行事作风比较谨慎,且为人稳沉不焦躁,不暴躁,且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主公的结义兄弟,此位置非他莫属也!
况且如果曹操在并州设立一个大将为刺史,那并州与冀州难免会产生一些琐碎的摩擦,那人知道冀州由关将军镇守的话,也定会忌惮三分,而关将军对待此等大事,也定会多加小心,决然不会冲动行事的!”
刘靖道:“嗯!军师说得有理,好,那就让云长来接管冀州吧!而剩下的渤海就让......就让翼德来统领如何?”
诸葛亮刚要张口说些什么,只见他嘴巴张开了,刚欲说话,便是一下子又合并上了,只见他抱起手来敬道:“主公之安排甚是妥当,这样一来,主公的结义兄弟就成了主公的左膀右臂,分别替主公看好这两个入口的门户,可保冀州无忧矣!”
其实诸葛亮是想直接推荐张燕作为渤海郡的郡守来的,因为张燕此人性格比较沉稳,却做事低调,不会轻易脾气或者动怒,这对于一个郡的脑来说,乃是必备的因素。
而张飞此人性格暴戾,善冲动,且每每总是喜怒无常,遇到不平事就喜欢以武力服人,这倒是一个很大的缺点,所以诸葛亮本是担心张飞有这点的不足,不过,既然刘靖已经点出来让张飞做郡守了,他诸葛亮也不好再说什么。
因为刘靖每每有事都是参考诸葛亮的意见,这下子刘靖刚做个决断,你诸葛亮就恒加阻拦,这让人看来总归有些不好,再者说,一个郡的郡守与一个州的刺史差别甚大,也用不着诸葛亮如此用心。
因为诸葛亮又是站在刘靖的角度一想,诸葛亮觉得,刘靖肯定是认为,将冀州一州的统领权交给了关羽之后,生怕这张飞攀比,心有不平,方才将渤海郡的郡守一职给了他,这也算是平衡人心的一个手法吧,想到这里诸葛亮便是不再多嘴多舌。
刘靖与诸葛亮商议完毕,便是给公孙瓒回了一封书信,书信是由诸葛亮代笔的,因为每每遇到书写公文的时候,总是刘靖身边的人来替他代笔,先前是简雍,自打诸葛亮来了之后,则多是诸葛亮代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