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

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1 / 1)

第四十七章开海方案

只是越是这个时候,朱祁镇越是不能轻易松口。

既然双方都有意,剩下的事情就进入讨价还价的环节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所言不错,只是海关之事,不仅仅是钱财,还涉及海外,朕要派内臣监管。还有也需要给太皇太后一个交代。”

杨士奇说道:“今后各海关都派户部主管,内臣监管,并每年出一百万两供奉太皇太后。陛下以为可否?”

朱祁镇说道:“既然如此,这就定下来吧,不过开海各处,都定下来吗?”

杨士奇说道:“还没有定下来,这须陛下圣裁,只是而今赈灾事务繁忙,除却天津之外,其余各处,要明年再说不迟?陛下以为如何。”

朱祁镇说道:“甚好。”

杨士奇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就将其他方面的主动权让给了朱祁镇。

因为以海关的钱景,即便每年供奉宫中一百万两白银,也仅仅是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甚至更少。

朱祁镇说道:“以朕的意思,就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南直隶松江,山东登州,直隶天津,辽东金州。这六处开海。将来看情况,再做增减。”

其实朱祁镇并不想多增加港口了。

原因很简单。

管理问题。

这些地方几乎遍布整个海岸线,一省有一个。再加上将来的香港,也就是七处海关了。

杨士奇统统答应下来了。

主要是杨士奇已经看出来,自从朱祁镇在新安捅破窗户纸之后,已经成为大势了。

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上有皇帝支持,沿海各省也有相当多的支持者。已经是拦不住了。

杨士奇正式答应下来,从此大明进入了朝贡贸易与商业贸易并行的阶段。

只是,辽东金州,山东登州,南直隶松江,浙江宁波,福建泉州这些地方到了明年可能才开始做准备。

但是天津却要现在就开海了。

因为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陛下,臣以为海上运输风浪极多,如果官运则情弊丛生,民-运则监管不利,臣以为天津关税不当收银,当收粮食。”杨士奇说道。

朱祁镇没有想到这一点,说道:“收粮食?”

杨士奇说道:“每一艘到天津港的船只,必须交纳与关税同价的粮食。如此四方粮食必将云集天津。朝廷缺粮之患,自然解除了。”

朱祁镇忍不住说道:“先生好主意。”

其实明朝前期

一直没有断过对海运的尝试。甚至就在今年有人提出胶东运河,就是在登州与青岛之间,挖一条运河,能让船只避开山东半岛,躲过远洋的风暴。

这个运河在元代就有过挖掘,只是挖掘的人发现,最中间的质地乃是岩石,所以很难挖开。

只好做罢。

朱祁镇不是没有打过海运的注意。却也觉得海运情弊太大,监管困难。这是朝廷不想海运的主要原因。

但是杨士奇的主要相当妙。

不管谁来做什么买卖,都必须运一批粮食到天津。

不过,并非没有缺点的。

朱祁镇说道:“如果有不法之徒,在天津本地买粮交税,这如何是好?”

这个政策的本意,就是增加北方的粮食储备,如果从北方买粮食再交税,那么他们这种情况,简直是毫无意义。

杨士奇说道:“必须多虑了,海上行船,必定要压仓。所以多待一些粮食,对他们来说并非是多难的事情,而北方粮少,南方粮多,北方粮价比南方粮价低,商人怎么会做赔本买卖。陛下担心也对。”

“臣以为当派重臣主持海关事务。”

“臣举荐李时勉加户部尚书衔总理海关。待各处海关都进入正轨之后,在户部增设一侍郎专司海关之任。”

朱祁镇终于明白了。

杨士奇为什么要推行天津开海,就是做这一件事情,其实今天李时勉出现,杨士奇的这个政策,也会来的。

这或许就是杨士奇不惜一切代价的运输一百五十万石粮食到京的政策之一。

朱祁镇自然是准的。

随即杨士奇又请朱祁镇下令,令丰城侯李贤从南京通过海运运输一百万石粮食入京。负责押运的就是王景弘的义子,锦衣卫千户王英。

这一切都敲定之后,再说回这一百万两银子。

杨士奇说道:“请内库先行垫付,等来年户部与海关银一并还给内库即可。”

朱祁镇其实也知道,这银子一出去,大概率是回不来的。只是而今双方达成协议,也就没有必要在这一百万两银子上,斤斤计较了。

朱祁镇说道:“可以。”他微微一顿,说道:“既然而今有了钱粮,北直隶的水利工程,不能停,反而要更多才行。”

“这两年水旱蝗灾相接,以朕之见,却是水利不修之故,故而晓谕直隶官民百姓,以修水利为第一要事。”

“唯一水利大型,不仅仅可以防旱,也可以防蝗。水旱相连,正是蝗虫易生之时,只要能将水利治好,将来蝗虫也会少。”

杨士奇说

道:“臣等领命。”随即杨士奇说道:“直隶事务繁多,今又要开海关,臣请直隶巡抚于谦入京。”

朱祁镇犹豫了一下,虽然他知道于谦此刻非常非常忙。

正如朱祁镇当初派锦衣卫监视于谦河南赈灾一般,于谦的所做所为连监视他的锦衣卫都被折服了。

从一开始的于大人,到后来都称呼为于公。

就是因为于谦在赈灾之上,不遗余力,何处有一人受灾,于谦必亲往而视之。而于谦担任直隶巡抚以来,就骑着一头小毛驴,带着十几个随从,其中还有朱祁镇专门派去保护于谦的锦衣卫。

走遍了直隶所有的受灾地方。

开春以来,一百多天,于谦每日的住处都不一样,甚至有时候因为错过了行程,风餐露宿。

简直不像是一个朝廷大员。

正因为如此,直隶百姓视之为父母。号称于清天。

朱祁镇觉得让于谦再跑一趟京师,有些太劳苦了。

但是有些事情实在是绕不过于谦。

因为于谦才是北直隶大旱赈灾总指挥。

内阁见到再凄惨,不过是奏折上的文字,唯有于谦才是亲眼目睹。而粮食紧缺以来,虽然各处水利工程,并没有停下来。

但是也有意收缩了。

一些准备开工的工程都有放弃的迹象。

所以,真要再上马新工程,还必须与于谦商议不可。所以朱祁镇犹豫了一下,就决定召于谦入京,全面报告这一次旱灾。对于朝廷一些措施,还必须要征取于谦的意见。

虽然决定了于谦入京,但是此刻于谦却在顺德府。

原因很简单,就是顺德府邢台县北方大旱之中,唯一还有收成的地方,蝗虫肆虐也不猖狂,所以邢台一地,虽然没有丰收,但是还是有收成的。

在这北方全部绝收的情况之下,尤其明显。

于谦自然要去看看,一来是想从邢台调一批粮食,支援其他府县。毕竟这个时候粮食就是命,任何地方官都不会轻易放粮食出境的,于谦要亲自去。

另外就是考察一下邢台的水利。

也为将来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做好准备。

所以于谦即便接到圣旨,快马敢回来,也是需要几天的。

所以,朱祁镇先接见了跟随李时勉而来的船主。

当然了这些船主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的,有些势力小的,仅仅在宫门外领了赏赐就退下去了。

连宫门都没有进去。

剩下的也不过二十几个人,都是汉人,而且是南海的汉人豪强。

最新小说: 穿越到明朝朱由检 穿越之明正德皇帝 抗日之超级壮丁 大唐太子要辞职 抗日之不世军神 第一章穿越背锅的 穿越火线之最强佣兵 抗战之最强特种兵 三国第一霸主 刚刚穿越,人在唐朝,准备去继承大唐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