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只感觉这二十二个字,是在说为君之道一样。
高力士只觉得,这是刘钰在隐晦的提醒陛下。
两人同时在内心都涌出一个想法,那就是刘钰了不得。
只是李隆基脸上还是露出非常不满的表情,对着刘钰质问道:“刘钰,你这字写得难道不叫一个不堪入目?”
刘钰脸露震惊,立马回答道:“陛下,这手字可是我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了。”
这话一出,高力士都在旁边翻了一个白眼。
现在整个长安城谁不知道你刘钰,诗画一绝,结果却说自己的这字才是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不是找骂吗?
李隆基斥责道:“给朕滚出去!”
刘钰一愣,随即心里哀叹一声,回复道:“是,陛下!”
当刘钰要离开之时,李隆基再次开口道:“你走可以,把这副字给朕留下!”
刘钰听后,嬉笑道:“刘钰遵旨!”
接着将这副字放在了桌子上,离开了含元殿。
当刘钰离开以后,李隆基才笑骂道:“这刘钰,不仅是个臭棋篓子,还是个臭笔杆子!”
高力士也跟笑道:“陛下骂得对!”
李隆基又拿起刘钰写的这幅字,爱不释手,将其递给高力士说道:“力士,还是和以前一样,誊抄下来,不过原稿也不要丢了。”
高力士应下:“奴婢遵旨!”
刘钰离开皇宫,自然是选择直接回家了。
等回到姚府以后,又是逍遥了几天。
直到一件大事情的发生,轰动了整个京城。
那就是刘钰的前岳父张九龄,辞官了。
姚相府,刘钰的姑父姚崇正在大发雷霆。
姚异赶紧喊来刘钰,刘钰见到自家姑父这般生气,便主动询问道:“姑父,不知道出了何事儿,让姑父这般生气?”
姚崇见是刘钰,便尽量让自己平复下来后,才回答道:“还不是张九龄,他给我写了一封书信,告知我对于吏治一定要严格。我自然知晓我对于吏治的处置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纰漏,但维持如今的局面却是目前需要的。他却以为我与他之间有了间隙,更让人愤怒的是,他竟然上书陛下,弹劾卢怀慎。”
刘钰有点没搞懂,历史上不是说是因为张九龄和姚崇关系不睦,上书李隆基说姚崇在整理吏治能力这一方面有问题,所以惹得了姚崇的不满。
怎么自己姑父竟然不是因为这事儿对张九龄不满,还主动承认自己确实存在问题。
他生气的却是,张九龄弹劾卢怀慎卢大人。
张九龄没事儿去弹劾卢怀慎干嘛?
刘钰突然明白了什么,张九龄所谓的封章直言,不协时宰。
这个时宰恐怕指的是卢怀慎,而不是自己姑父姚崇。
可刘钰还是有些不解,为何张九龄要去弹劾卢怀慎?
要知道这位卢大人,刘钰是最为钦佩的。
刘钰虽然没有去过卢大人的家,可也知道他家十分清贫,甚至他的儿子都过得十分的贫困。
这样的官员,可以说从古至今,扳着手指头都数的出来。
也怪不得为何姚崇会这般生气!
如果张九龄是弹劾姚崇,只怕姚崇还会进行反思。
可去弹劾卢怀慎,卢怀慎是姚崇多年至交老友,姚崇对卢怀慎的为人和品性都是十分清楚的。
故此弹劾卢怀慎,姚崇不生气才怪。
刘钰又问道:“不知道张大人为何要弹劾卢大人?”
姚崇这次倒是没有说话,姚异却是知道内情。
“张大人之所以弹劾卢大人,是因为卢大人担任吏部尚书的官职,选官却极为的泛滥,所以张大人认为卢大人在这方面要负主要的责任。只是父亲认为,卢大人并无过错,他只是在选官上慎重了一些,考虑得多了一些。”
刘钰倒是想起了前段时间的事情,那就是皇帝在宣政殿召全国的县令进行考试,结果有两百多个县令竟然不过关,这简直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要知道,这个时代,全国也就三百三十个州,有一千五百五十七个县。
二百多个县令不过关,这已经是八分之一了。
所以这些人究竟是怎么当的官?
当然,这件事情牵扯起来也十分的久远,说不定还要涉及到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
虽然安乐公主已经死了,可她当年所做之事还是极为荒唐的。
当年李显在位之时,便极为宠爱这位安乐公主。
这里面还有个小小的典故。
说在嗣圣元年,李显登基,韦妃被立为皇后。
同年,中宗被武则天罢黜为庐陵王,韦氏也失去皇后地位,一直跟随他到了房州,途中韦氏生下一个女儿,就是安乐公主,小字“裹儿”。
安乐公主出生在前往房州的马车上,出生之后被李显的衣服包裹住,故名“裹儿”。
李显也正是觉得在幼时对安乐公主的亏欠,所以当上皇帝时以后特别优待于她。
而这位安乐公主干了什么事情呢!
她仗着中宗皇帝的宠爱,在民间进行买官卖官,大肆敛财!
而且在早朝的时候,竟然还敢去闹早朝,便可知道这位安乐公主何其的荒唐了。
中宗皇帝最后,也是被自己最疼爱的这个小女儿,用毒药给毒死的。
不得不说李显这个皇帝当得憋屈。
妻子韦氏与武三思私通,最疼爱的女儿又将他毒杀,这件事情恐怕传到后世,在可怜他的同时也会成为笑柄。
当然,最后这位安乐公主也没有落得个好下场。
韦氏意图谋反,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杀入皇宫将韦氏一干人等全部诛杀干净,自然也包括了这位安乐公主。
可是,当年在她那儿买官之人,并未被清除,所以才导致李隆基在宣政殿考核一千五百五十七名各地县令的时候,有两百多人未曾通过考核。
这也是为什么张九龄要给姚崇写信,也在大殿上弹劾卢怀慎的原因。
其实算不得弹劾,只是觉得卢怀慎的权利太大了,却没有能够做到自己该做的事情,故此应该担责。
所以,这只能够算谏言。
只是这个谏言确实带着弹劾的意味,毕竟你觉得卢怀慎权利太大不行,那就是要削弱他的权势,这不是弹劾是什么?
可李隆基和姚崇却知道卢怀慎是一个怎样的人,故此对张九龄的行为很是不满。
张九龄也没有想到会引起这样的非议,不仅是陛下和姚崇的非议,还有满朝文武的非议。
没办法,张九龄只能够辞官回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