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当。
本来在李泰手中蓄势待发的青釭剑,仿佛是被主人抛弃了一般,无力又无助的滑落在地上。
李泰脸色晦暗:“多谢皇兄指点,青雀受教了。”
巨大的耻辱遍布全身,让他浑身颤抖。
正在他准备好接受羞辱之时,他发现李牧竟然弯下了腰,把掉落在地上的青釭剑捡起来,很严肃的递了过来。
“拿好!”
“皇、皇兄?”
李牧淡淡说道:“你就这么失了剑心?失去了锐意进取的决心?”
李泰张张嘴:“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
李牧又伸出手,摸了摸小胖子的脑袋,微笑道:“不知不觉,青雀也长大啦,有争雄之心了。”
此言一出,演武场比刚刚还要寂静。
李世民面色尴尬,名将们也都一脸古怪之色。
事情是这么回事,这群老油条都看得清楚、明白。但把话说破,味道就变了。
等于是摆在了台面上!
李泰面色大变,再无法保持淡定,慌忙解释道:“皇兄怎可说出如此诛心之语,愚弟断无此种念头啊——”
李牧摆了摆手,打断了李泰的辩白,道:“青雀,男儿在世,怎可无争雄之心呢?你有这样的心思,我不怪你,反而高兴。如果你是个窝囊之辈,反而我倒要看不起你了。”
“拿好你的剑,好好修炼。我期待你超越我的那天,如果你能证明自己有能力取代我,我不介意让出太子之位。”
“这天下,有能者居之!”
“皇兄……”李泰说不出话来,心思被人点破,此刻他五味杂陈。
李世民哈哈大笑,起身对身旁诸位名将道:“诸位,怎么样,吾儿之心胸可容江海乎?”
众将起身,道:“太子不但有天骄之姿,更难得有容人之量,实乃陛下之福,社稷之福!”
李牧躬身施礼,道:“诸位谬赞了,承乾不敢当,只是说出心中所想而已。”
李世民起身走过来,拍了拍李牧的肩膀,道:“吾儿勿要胡思乱想,你是大唐太子,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他看向失魂落魄的李泰,心中暗道,这孩子虽然聪颖,天赋也不错,但与长子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想了想,安慰道:“青雀啊,你也不要气馁。多跟你皇兄学,虚心受教,未来也不可限量。”
李泰挤出一个笑容,道:“儿臣谨遵。”
“好了,今日考校就到这儿。”李世民看向诸位皇子女,道:“汝等各自回去,不可懈怠。”
诸皇子女,包含李泰在内都躬身施礼,随后告退。
李牧也想走,但被李世民叫住了:“承乾留下。”
李牧只好站住脚,李泰听到声音,回头看了眼,满是羡慕与嫉妒。
李世民招了招手,太监们抬来桌案,各式蔬果,点心,肉脯旋即端了上来。在场都是当年一起征战沙场的生死兄弟,没有那么多规矩,相比于朝堂议事,李世民更喜欢这种吃吃喝喝的氛围。
将军们心里也有数,接下来皇帝说得多半是关于战事的话题。没有那些文绉绉的文臣们掺和,聊起天来更舒服。
只是之前,这种会议,不会有皇子参加。
但是今日,李世民却把李承乾留下了,这无异于是一个信号。
继承了李承乾记忆的李牧,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能够感受到残留记忆中,对列席会议的渴望。看来这个世界的李承乾,和历史上的李承乾一样,对金戈铁马的沙场非常向往。
可是李牧不向往,他只想躺平,舒舒服服地过完这一生。
所以他打定主意,做个安安静静吃东西的小可爱,绝对不发言。
“……高昌那个麴文泰,贞观四年时来过长安,向朕献上了宝物,承诺归附效忠。”李世民喝了口酒,扯了一下领口,少了三分做皇帝的正经,多了七分武将的不羁,爆粗口骂道:“朕信了他,但这人不是东西。没过多久,他就依附西突厥,设置关卡,阻碍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入我大唐,更过分的是,他还发兵袭扰伊吾、焉耆等国。各国使者接连不断,请求大唐出兵。”
“他们尊朕为天可汗,这事不能不管!不管,则西域永无宁日!”李世民咬了一口羊腿,恨声道:“朕已打定主意,不日即出兵,屠灭此獠,还西域诸国一个太平。诸位,谁愿为帅,领军出征?”
话音未落,一个粗犷的声音响起:“俺老程愿意!”
程咬金吐出嘴里的蹄髈,抹了一把嘴角的油,起身道:“陛下,让俺老程去。你放心,只要给我精兵三万,不出半年,必定荡平高昌,活捉鞠文泰!”
吹牛逼!
明明没人说话,但是李牧好像听到了有人说这三个字,他有些茫然地瞅了眼李世民和周围的名将们,心里纳闷,难不成我幻听了?
李世民干笑一声,道:“爱卿戍守皇城,身系利害。朕虽然很想让你挂帅,奈何长安一日不可无爱卿啊!”
李世民定了调子,其他人也纷纷出言,都劝程咬金,大意都是一样,您老太牛逼了,还是守卫皇城吧,区区高昌,随便派谁都灭了,不劳您大驾了。
李牧是听出来了,没人信得过程咬金。不管他怎样争取,耍赖,都被李世民无情地婉言拒绝了。
他只好放弃,悻悻地走回座位,拿无辜的蹄髈解气。
李世民长出了口气,把话题拉回来,道:“那么除了程爱卿,还有人主动请缨否?”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大家的目光锁定在三个人身上。
其一,军神李靖。李靖在贞观四年,率军大破东突厥,为李世民报了渭水之盟的仇,声望如日中天。但也因为功劳太大,李靖担心功高盖主,所以在那之后,李靖主动交了兵权,嫌少过问朝中大事。但他的能力,却是有目共睹,若他为帅,此战可定。
其二,大将军李绩。李绩乃并州大都督,从武德年间算起,驻守并州十六年,堪称‘大唐长城’。与人交战,鲜有败绩。大破东突厥时,也有他的参与。李靖退居二线之后,李绩隐隐已成军中声望第一人。
最后一个,大将军侯君集。相比前面二人,侯君集声名不显,没打过多少大仗。但他自参军就追随李世民左右,充当护卫将军之职,算是李世民的心腹之人。得知李靖隐退之意已坚,李世民还特命他教授侯君集兵法,栽培之意人尽皆知。选择侯君集的人,大多都是揣测上意,想做个顺水人情。而且,他于年前,突破雄魄镜,迈入武胆境,并因此加封大将军,正是如日中天之时,李世民选他挂帅出征,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小小高昌,派条狗挂帅都能打赢,谁去都一样。
众人之中,唯有一人,把目光投向了闷头只顾吃的李牧。
此人正是当朝国舅,李世民的大舅子,李承乾的亲舅舅,被李世民亲口承认的‘从龙之功第一’,赵国公长孙无忌。
按道理来说,长孙无忌应该算是文官,但他从小就与李世民混迹在一起,作为军曹随李世民征战四方,故此与武将们也都十分熟稔。同时,李世民已经习惯于事事问他的意见,所以这议出兵的场合,他也在。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推举自己心中人选。李靖毫无意外地坚辞不受,李绩倒没有拒绝,但也没有表现得很积极,只是表示,如果陛下下旨,他愿意遵从。
唯有侯君集,大表忠心,表示愿意率军荡平高昌,彰显大唐天威云云。
李世民耐心听完众人的话,没有表态,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李牧。
带着些许考校之意,他开口问道:“承乾,你的意思呢?”
吃的正开心的李牧听到这话一愣,旋即放下手里的猪蹄,毫不犹豫道:“儿臣以为,侯大将军是上佳之选。”
“哦?为何不是李爱卿?”李世民颇为意外,虽说他也属意侯君集,但李牧没有半点考虑就做出了选择,还是让他十分好奇李牧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毕竟从条件上看,李绩显然更有经验,更有竞争力。
李牧站起身,向二位大将军拱了拱手,道:“此战的对手是高昌国,方才父皇已经言明,鞠文泰的不臣之举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早有征召。父皇对他的不满,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早就着手准备,等待时机了。”
“父皇曾为天策上将军,领军打仗的本事,天下无双。既然父皇决心要打,那么此战必胜。各位大将军无论谁来领兵,结局都是一样。所以无所谓人选,而我觉得侯大将军更合适的原因是,并州乃大唐屏障,防备的是北方薛延陀等族,相比高昌,薛延陀等族威胁更大。若调离李大将军,恐怕薛延陀等族会有异动。故此,我觉得侯大将军更合适。”
这些都是胡扯,真实的情况是,李牧学过中学历史,知道这仗就是侯君集打的,顺着说准不会错。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吾儿知朕心意矣!”说罢,他看向众将,道:“吾儿的话,即朕之所想,诸位以为如何?”
话说到这份上,谁还能唱反调,都道:“陛下圣明,太子圣明!”
“好,就这么定了。”李世民抚掌笑道:“侯君集听封,朕命你为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着兵部筹备兵马粮草,择日领军出征,伐高昌!”
侯君集大喜,道:“臣领命!”
忽然,一个声音响起:“陛下,臣有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