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奎对其态度大变,虽然作为一个少年,其脸色变化尚有些生硬,但还是让金幼孜感觉到了对方的诚意。
朱文奎亲自起身,拉着金幼孜的手,将其扶到椅子上,躬身施礼道:“金先生,孤一时孟浪,慢待了先生,这厢给您赔罪了!”
“不敢!不敢当!”
金幼孜吓得跳起来,连连推让,连说不敢,但还是拗不过朱文奎,喝下一盏茶。
之后,屋里的气氛变得融洽起来,二人的笑声也隐约传到了屋外,门外的孙海耳朵一动,犹豫了一下,脸上立刻挂上笑容,摆摆手,压低声音道:“大家都散了吧,殿下与金大人有要事相商!”
刚才怎么不说这话?
众人心中暗自腹诽,但同时也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太子殿下是来找茬的,自己这些人在这里就是做个见证的,见证什么?无非是金大人被斥责而已,长此以往,金大人包括自己这些人被边缘化,甚至被赶出詹事府,也是可以预见的。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听里面隐约传来的声音,应该是少詹事金大人能力超强,已经取得了殿下的谅解,甚至已经有变成殿下心腹的趋势。
好事情!
以后有好日子过了!
众人互相看了看,会心一笑,然后各自散去了。
......
这次深谈之后,朱文奎发现金幼孜比杨溥、黄子澄要强得多,不仅心思缜密,断事分明,同时对朝廷内外大小事宜,上到军国大事、下到黎庶平民,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更重要的是,他深知父皇的心思抱负,对朝廷的政策分析起来更是头头是道,如历掌纹。
这让朱文奎如获至宝,对方孝孺、杨溥的离任也就没那么伤感了,甚至还有那么一丝丝庆幸,同时对黄子澄也产生了不满,认为其见识太差,险些置自己于险境。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方孝孺暂且不论,杨溥在另一个时空位列宰辅,称得上一代名相,其才能是没有问题的,如今欠缺的只不过是实际处理政事的经验而已,只可惜在这方面,如今的他,拍马也赶不上金幼孜。
至于黄子澄,更是一桩冤案。
黄子澄建议朱文奎前往北京,真正目的是为了观政,并不是督战,他虽然有些迂阔,但也知道军国大事不能托付给十三岁的童子,反而是朱文奎觉得督战更有气势一些,擅自做了修改。
其实如果他说要去观政的话,搞不好朱允炆就同意了。
当然,黄子澄也不是一点私心也没有,他也希望朱文奎能够和军方搞好关系,这样未来登基会顺利一些,所以他举了唐代宗故事,指出正是因为代宗就任兵马大元帅,与其麾下众将有同袍之义,所以才能顺利继位的。
朱文奎闻听后大为心动,所以才有了乾清宫的一幕。
事情泡汤后,朱文奎略微动了点心思,就知道了原委,一下子就恨上了郑沂。
而金幼孜为郑沂开脱的同时,却狠狠的踩了黄子澄一脚。
这种区别对待,其中缘由,不言自明。
平心而论,金幼孜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但是黄子澄所言,只是私下谈话,并没有流传出去,也就不会影响皇帝的决策,所以黄子澄认为没什么;但让金幼孜这么一说,却让朱文奎下意识的觉得自己受了欺骗,下意识的认为父亲反对自己督战,是因为“唐代宗故事”,殊不知这只是他当局者迷,以及心中趋利避害的下意识行为而已。
从那之后,金幼孜逐渐成为太子的心腹,而黄子澄则只得到了礼节的尊重。
很快,黄子澄搞清楚了其中原委,他不敢记恨太子,但从此对金幼孜恨的牙根痒痒,发誓要除之而后快。
但是,面对深受太子信任的金幼孜,黄子澄一时也拿他没什么好办法,他要打压金幼孜,但却又不能引起太子的反感,所以只能暂时隐忍,等待时机。
而金幼孜对此也心知肚明,所以他非常小心,唯恐让人抓到把柄。
按道理说,区区一名少詹事,得罪文渊阁重臣,实属不智,但金幼孜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他不踩上黄子澄一脚,就没法获取朱文奎的信任,有扫地出门的危险。
死道友不死贫道,乃官场千古名言。
詹事府也并不是一方净土。
......
漠北,游牧民族的乐园,汉人却望而却步。
鄂尔浑河上游,布尔罕山(狼居胥山)与杭爱山(燕然山)中间的广大区域,历来是漠北游牧民族的中心。
在这里,曾经存在过匈奴的单于庭、突厥的牙帐、回鹘的王城以及契丹的镇军城,同时还包括蒙古的哈拉和林城。
在蒙古帝国时期,这里是牧人的乐园。
到了夏日,这里绿草如茵,野花满山,远处群山如黛,森林茂盛,到处都能看到放牧的牧人,他们骑着高头大马,面上挂着满足的笑容,在悠扬的牧歌声中,挥舞着鞭子,放牧着漫山遍野的牛羊,他们的惬意、悠闲,似乎将持续到天地的劲头。
但元顺帝退出大都之后,这种悠闲就一去不复返了。
在洪武帝时期,徐达、李文忠、沐英等人纷纷到此一游,为草原带来了一次次血雨腥风。
建文帝上台之后,蒙古人越发势衰,徐辉祖更是长驱直入,掠走了蒙古人的大汗——额勒伯克,后来虽然长生天庇佑,额勒伯克的堂弟地保奴返回草原,但局面却已经不可收拾。
之后,地保奴力排众议,放弃漠北西行,却在漠西遭遇惨败,最后更是死于伊犁城下。
到了建文十年三月,依然寒气逼人的和林城却迎来了一批不速之客——大明毅国公平安率领的骑兵。
对于游牧部落而言,夏季牧场与冬季牧场同样重要,为了躲避漠北的风雪,冬季牧场大多选在背风向阳的所在,而漠北的大山中,以燕然山、布尔罕山以及兴安岭最为出名。
所以在燕然山、布尔罕山附近过冬的部落一下子就抓瞎了。
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蒙古人的牛羊马匹都非常消瘦,急需补充草料,但偏偏这个时候,明军来了。
平安抵达和林城后,立刻派出大队骑兵扫荡周边,面对明军的优势军力和装备,零散的蒙古部落根本无力抵抗,有的选择了投降,有的则选择了远遁西方,当时地保奴还没有死,许多部落依然听从其派往漠北的信使的命令。
对于投降的部落,平安将其整编为卫所,分配草场供其放牧,同时征调其精壮、牛羊和马匹供大军使用。
当然平安并不白拿他们的东西,都给与了相应的补偿——银元。
通常来说,银元在漠北是买不到多少东西的。
但是此次北征,不仅朝廷调集了大量的粮草物资,还号召大明的商队随行,这里面不仅有山西的盛家、河北的马家、山西的陈家等等重量级的商人,还包括各地的一些中小商人。
为鼓励商人前往漠北,朝廷对立下的大功的商人派发盐引、武装证,甚至还拿出来一些远洋战船、火枪甚至火炮的购买权来奖励给功勋商人。
同时这些功劳还会记录在案,形成功勋点,功勋点达到一定程度,朝廷会对其赐爵,享受见官不跪的特权。
......
总之,为了漠北之战,朱允炆可以说是倾尽所有,只求胜利。
......
最开始的招抚工作还是很顺利的,但到了五月下旬,明军在金山战败的消息传来后,平安立刻敏锐的感觉到出问题了,蒙古人似乎又有了不该有的心思,而燕然山方向更是出现了契克图的骑兵。
金山之战后,契克图组织了一个联盟,自称古尔汗,传檄草原,要求蒙古人前往漠西与之汇和,共商抗明大业。
所以平安,不得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