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是打通经脉,用的材料不同,结果必然不同,就像木头刀和铁刀一样。修真用的是天地灵气,灵气入体后转化为真气,用真气打通经脉。而地球上因为灵气匮乏,在上古时期那些修真者离开后,修真渐渐没落。所有人修炼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板筋皮。他们只能吸收少量的灵气,并不完全依赖灵气。更不会在体内把灵气转化为真气,他们只是修炼内力,灵气对他们而言只是像肥料对于庄稼一般。王浩如饥似渴的参详着玉简,他以前只知道有些功法等级高,有些功法等级低,并不清楚具体的怎么区分,现在才知道原因。也知道了用真气和内气修炼的区别。另外真气和内气的多少,经脉的粗细和宽广同实力的强弱也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了真气稀少的话绝对编织不了覆盖全身的巨网。要想编织一张完美的巨网,自身的资质,功法都很重要。这就是内部和外部条件缺一不可,另外还有很多条件也影响修炼,比如心性。不管是修真还是修炼内力都是让人的气血更加活跃,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自然就身强体健。中医有句话——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常人不修炼,因为种种原因,产生各种病痛,也就是有些经脉不通了,只要打通经脉就可以了,于是就有了针灸和中药,靠外力来帮助人治病。而五行门对经脉的传承最为正统,所以多年发展下来,五行门的医术丹药享誉桃花源。
王浩也终于知道中医的传承是修真,不然古代的人怎么能够知道头痛医脚,知道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等等。现在科技虽然十分发达,但是都研究不出中医的经脉穴位是怎么一回事。再想想古人,茹毛饮血怎么能创造出中医经脉和穴位的理论。以前看过cctv的纪录片,说经络是古代的“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实践总结的结果”,现在的人怎么在劳动实践中怎么就不能发现经脉。还有的说在生产生活中,碰到了某个穴位,然后发现什么反应,长年累月下来发现的。我只想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碰到摸个穴位,咱们说个最简单的,脚上的穴位一大堆,碰到了那个穴位谁能说得清。咱们也整天东碰西撞的也没有发现身体和穴位的联系,凭什么古人就能发现。人体周身409个穴位名,830个穴位,有60个单穴,770个多穴,就是让你记住估计也要费一番功夫,何况还要组成经脉。所以《黄帝内经》根本就是从修真那里得到的资料。
当然国家总不会告诉大家这些和修真有关。如果让大家知道修真的话,有多少人会去求仙访道而不事生产,到时候社会将一片混乱,必然国将不国。历史上秦始皇求仙的事,大家都知道,就是因为他搜集天下的藏书,得到了修真的信息,所以才不惜血本的到处寻找长生之法。可惜虽然他贵为海内第一人,但是“昔人已乘黄鹤去”。包括后来的汉武帝和唐太宗也念念不忘长生之法,难道他们都是白痴吗?说他们白痴你信吗?
人去留名雁去留声,修真者留下了许多传说,其实很多并不是传说。至少王浩知道《封神榜》和《西游记》上的手段都是修真的法术。而玉简和金字塔也证明了上古时期地球上确实活跃着数量不少的修真者,只是由于灵气渐渐匮乏,不适合修炼,他们才离开了。虽然“昔人已乘黄鹤去”,但是他们都留下了不少仙迹,相信各地都有一些。我们这里是关公故里,民间有一谚语:五月十三雨,关公磨刀水。每年一到农历的五月十三,或大或小总会落雨,无一例外。这不是仙迹是什么,舜帝陵活柏抱死柏不是仙迹又是什么?(舜帝陵有几棵千年的柏树,有地主想砍伐做棺材。在砍倒一棵柏树后,天就黑了。第二天地主继续去砍树。可是到了舜帝陵前,发现被砍倒的数重新站了起来,确切的说是被旁边的树抱了起来,于是大家把他们脚夫妻树。现在很多人来舜帝陵祭拜后,都来到夫妻树前祈求婚姻。)可惜就是有人相信修真成仙,却也找不到庙门。在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低下,对环境的破坏率很低,虽然地球上灵气匮乏,但是让少量或个别的人修炼还是绰绰有余。如今连桃花源的人都不敢随意入世了,现在不仅灵气更加稀少,而且空气中有很多有害的东西,和毒气差不多了。
一边研习玉简一边思索,他发现这里的内容和介绍的信息甚至比炽阳大陆不遑多让。不仅对穴位和经脉介绍的通透详实,而且还对修炼提出了很多建议,最主要是提出了区部触类旁通法,用这个有可能让自己打通更多的经脉。本来修行的功法一旦确定,只能改变真气的多少,凭借真气的多少来确定自己的等级。如果自己能打通更多的经脉。那么就能储存更多的真气,同级别的话,当然是真气雄厚的更厉害一些。而且这么做的话,也相当于自己修炼的功法晋级了。随之而来的是修炼的速度更快。王浩对自己无意决定搜寻玉简的决定暗暗点赞。也不由地更加期待玉简能给自己更多的惊喜。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