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
海南,文昌。
因为酒泉卫星发射场地,已经成为前线战场的缘故已经变成一座要塞,火箭发射场地已经停止了运营。所以,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已经成为共和国主要的卫星发射基地。
从1981年开始,中国火箭发射卫星,就开始频繁起来。
1981年时,国内实验性的发射了1颗“铱星1”通讯卫星。这是铱星通讯系统的首颗通讯卫星,未来计划是要发射66颗卫星。
本源世界的铱星公司的失败,在于卫星通讯的昂贵成本,那么贵的成本仅仅是为市场空间仅仅百万级用户的卫星通讯电话市场,昂股的成本,以及用户规模不可能提升到几千万几亿,所以,在商业上它是非常失败的。
但是,共和国开始模仿铱星公司,发射66颗通讯卫星,主要并不是为了服务卫星电话的用户,而是为了服务战场上的无人机群。若是能够在全球任何一个地区,遥控战场上的几十万计的无人机群,那么,这趣÷阁生意就是非常划算的。
毕竟,军用市场即使规模小,但是利润却是远远超过民用市场。
而且无人机技术现在还是很简陋,未来无人机越来越大型化,逐渐可以携带越来越多的弹药时,这项服务性价比就会越来越高。
在82年这一年,“铱星2”、“铱星3”等等卫星陆续发射,到了11月份,最新发射的一颗卫星是“铱星12”通讯卫星。
连续发射多颗卫星之后,自然是瞒不过苏联和美国。这个世界,欧洲、日本等等地区已放弃了包括卫星在内的宇宙技术,宇宙技术由美国和苏联两国把持。因为,苏美两国不断威逼利诱其他国家,放弃宇宙空间技术的发展,以此换取美国和苏联的卫星,为其他国家服务。
其他国家因为资金和技术的差距,以及苏联和美国提供的服务质量非常好,再加上,苏联和美国暗示,如果各国自己搞宇宙相关的项目,那么苏联和美国就停止对其服务,于是不少国家纷纷停止了宇宙空间技术方面的研究。
共和国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些卫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讯用途。卫星电话、卫星广播电视之类的用途。”
对此,苏美两国都表示怀疑,但又不能做出什么。其实苏美的卫星真的停止对中国服务,也没什么!
这个世界的卫星发射的技术相对比较先进,但是……由于电子技术的落后,卫星的性能,并不是很先进。
共和国的火箭和卫星很多技术上面不如美国和苏联,但是,半导体相关的技术却是有优势。所以,卫星的性能比苏联和美国要好,即使苏联和美国的卫星不再多共和国提供服务,也没什么大不了。
实际上,除了通讯卫星之外的,中国随后又发射了北斗导航系列、风云气象系列等等卫星。
其中,导航卫星和气象卫星,需要对于地球进行监测,所以,也可以当作间谍卫星。
还有就是气象卫星,中国的气象卫星是既搞天气预报,又搞BETA动向预报。
总之,在82年开始,共和国成为了既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监控BETA动向的卫星的国家。
对面这个既成事实,苏美两国只能淡化处理,并没有再说什么。毕竟,在苏美两国看来,共和国也是蛋疼,自己发射卫星上天,而卫星的寿命才几年或十几年。一开始也许很兴奋,时间长了,以中国的财力,多半会自觉停止卫星发射,而选择苏联和美国的服务。
……
这一年内,共和国是喜讯不断,军事、科技、工业之外,农业发展也是非常喜人。
首先就是海水稻,根据穿越者提供的资料,共和国的农业工作者,在广东省沿海的遂溪县走访,发现了当地种植的“长毛谷”。
长毛谷,生长于遂溪县的海边滩涂,它不用施肥、不用喷洒农药、不用除草,基本上,到了收获季节,就可以收割。不过,由于它亩产仅有300斤,而且,口感比普通的稻种要差的多,有点海水的苦涩味,所以,并其种植一直局限于当地,并没有被推广开来。
不过,长毛谷的发现,让农业工作者比较惊喜,因为,证明了耐盐水稻确实是存在的,而且,至少有数百年种植历史。只不过,长毛谷并没有被当地人当回事,只不过是为了避免海边的滩涂浪费掉了,于是,就随便种一点长毛谷。
这种长毛谷,也就是长期被人类驯化的海水稻。亩产和口感,比原本的海水稻已经要好一点。毕竟,口感太差的种子,都被人类逐步抛弃掉了。所以,长毛谷在耐盐性方面,可能比野生的海水稻要差一点。
不过,农业作者人员,已经开始汇报中央,其后,启动了扩大长毛谷种植范围。在广东沿海,更多的不毛之地,推广这种长毛谷的种植,种子面积会超过100万亩。
其后,工作人员按照资料继续耐心的寻找,果然,找到了比长毛谷更高大粗壮的野生稻种——海水稻!
随着大量大量耐盐性的水稻的发现,毫无疑问,原本不能种植庄稼的土地,会被利用起来。
至于亩产仅300斤,这也不是事而。毕竟,它不需要撒农药和化肥,成本相对比较少。与此同时,国内农业工作者,也开始展开了海水岛的农场化种植经营。
通过采用更多机械化大规模种植,少数农民种植更多的海水稻、长生谷等等耐盐性稻种,这样他们人均的收获,并不会低于传统水稻种植。
除了海水稻之外,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也获得了国家大力推广。当然了,杂交水稻属于良种范畴。
农业产量除了良种之外——农田的肥沃程度,以及光照降雨温度等等自然条件,还有就是化肥和农药!
近代农业产量的提升,最主要因素是——农药和化肥的普及。化肥和农药对亩产增加的贡献程度,甚至是超过包括杂交水稻在内的品种改良技术……所以,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产能,也是能够继续促进全国的粮食收成。
这几年来,国内的工业产能的提升,农药和化肥产能也不断得到提升。所以,粮食连续出现增长。
还有就是——水培技术(无土栽培)!
就是不需要农田和光照了,而是直接在室内培养,把农作物,不通过土壤栽培,而是通过调配好的营养液,营养液里面包含了植物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之后,利用灯光来调节光照,在不见阳光的室内,摆放了一层层的植物。
水培技术发展的一定规模就是——植物工厂,在工厂里面产粮食,而不需要传统的农田了!
论亩产,论效率而言,大规模的植物工厂,亩产几万斤是很容易实现的。只不过……水培技术对于工人的科学素养,对于工厂的管理,以及对于电力资源的消耗等等,都是非常的严格。而且,成本方面而言,水培技术还是比传统农业的成本要昂贵的多。
大规模水培都是室内的,为了更好的进行管理,已经不采用自然光照,而是室内的灯光提供光照。为了控制温度,有时候需要上空调。还有,就是营养液浓度的控制,以及室内二氧化碳等等气体浓度的控制,全部都是科学。
简单说,这个技术是好,问题是——非常耗电!
如果跟传统农业对竞争的话,即使它产能大,但昂贵的成本,使得它市场竞争的话,暂时是拼不过传统的农业。
但是,穿越者还是坚持要搞这个技术……因为,这个技术推广开来之后,一座城市里面盖高楼,高楼里面全部都是植物工厂的话,可以实现一座城市的粮食产能比整个国家的农田的产能还要大。
而且,水培技术还能在海底、太空等等环境使用。那些苛刻的环境中,搞传统农业是不行的,但水培却是可以。未来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开始比较可观的!
眼下,北京凤巢基地内,正有一座300平米的植物工厂。
这座植物工厂,通过计算机来来储存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工作人员按照设定好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信息,进行调整。
基本上,工厂搞的就像科学实验室一样,大多数的工作人员,也都是农业、生物、化学和计算机等等领域的专家。
目前,凤巢的植物工厂,虽然占地面积仅有半亩。但因为,植物是像抽屉式货架一般,被排成了六层。与此同时,植物之间的密度也是极密,毕竟,根部都是沾在营养液里面吸引营养,与此同时,光照都是电灯……
所以,半亩空间,一年产10吨的的粮食和蔬菜!
“简单说,水培技术的前景是广阔的!”负责农业的张若寒,非常有信心的表示,“即使是到地球外太空的轨道空间站,还是外星球。传统农业不具备条件上马的时候,水培也是可以搞起来。成本问题,现在很贵,水培一公斤蔬菜成本5块钱,比猪肉都贵。但是,单纯是出口到欧洲的话,还是有利润空间的!欧洲那边自然种植的蔬菜,每公斤市场价已经20美元左右了,肉食每公斤更已经涨到上百美元!所以,我们现在水培技术,一方面逐步进行实验和扩大产能,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另外,也就是出口欧洲,赚一点外汇!”
“这种田技术要得!”李锋也不由赞叹说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