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一场秋雨将整个玄城带入浓深的秋景之中,满城绿装换上萧落的枯败之装,目之所及,皆是一地的枯叶蝶。
这场雨尚未停歇,细,迷茫茫,如雾如尘如烟。
自从知道沈沙的真实身份以后,南宫紫汐便猜想着幕后有可能性的人。
沈沙武艺奇高,行事沉稳,心思也是较为缜密,但他却依然是一个有弱点的人。想要控制一个有弱点之人,其实并不一定需要比他功夫更高,只需抓住他的弱点。
而沈沙的弱点显而易见,便是阿灵。
经过了这些事,她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很有可能便是给沈沙命令的人。
精通读心术,自然知道沈沙的弱点所在,再加之此人太过神秘,又懂得一些障眼法,她觉得每次的轶事或许都与脱不了干系。
但这仅仅是推测,也仅仅界定于此,想要证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不过她既然掌握了那幅画的秘密,或许会有她想不到的结果。
“公主,京兆府来人了。”连谦走过来,神情淡然,语气平和。
南宫紫汐微微点头,经过训练的果然不一般,只是这样貌似不像是一个侍女该有的。
“谁来了?”
“黎大人亲自带人前来,此时正在正厅等候,府门口也有京兆府的人。”
“我去看看。”南宫紫汐皱眉,起身便往前院走。一想到上次的事情,南宫紫汐便觉得这次也不会有好事,所谓善者不来,这个黎诚又来做什么?
正厅中,黎诚端坐在一旁,见南宫紫汐走出来后忙起身行礼,“下官参见昭凰公主。”
“黎大人免礼,不知大人今日来此所为何事?”南宫紫汐微笑着,话题直切而入,与他不熟,没必要叙旧磨蹭。
黎诚神情肃穆,一副刚正不阿的样子,道:“下官奉旨彻查卿郡主被害一案,还请公主去一趟京兆府邸。”
南宫紫汐挑眉,不解道:“黎大人查案怎么又查到本公主这了,这次可是带了什么证据或是旨意?”
黎诚愣了愣,然后恢复镇定,道:“宁安公主亲自指控公主,还望公主莫要为难下官,下官也是公事公办。”
南宫紫汐看着黎诚的眼睛,他一个小小的京兆府尹,自然不可能说出这种谎话,看来真的是南宫宁决心与她对上了。
“即是如此,本公主便走一趟。”南宫紫汐说着便朝外走去,回头对晓寒道:“寒儿你留在府里,有小跟着便好。”
晓寒点了点头,将南宫紫汐送上了轿撵,便立即回府了。
黎诚亲自来请,府外轿撵已备,又是涉及一宗案子,多么熟悉的场景,换的只是指控之人罢了。
京兆府大堂,原以为会见到南宫宁,却不曾想宽大庄伟的审案大堂上,只有她一人。
南宫紫汐扫了眼已经严正以待的各个官兵,笑道:“黎大人这是何意?不会只有本公主一个人吧,如此的话是否不太公平?”
黎诚走上正堂,惊堂木一拍,全然恢复他惯有的冷肃之脸,“公主稍安勿躁,宁安公主身份尊贵,她派了佳宁宫的掌事宫女,带上来。”
南宫紫汐听着这话有点不舒服,即便她不是正统公主,也没必要说的这么狗腿吧,刚正不阿只是对百姓吧?
在南宫紫汐的腹诽中,走上来一个湖绿色宫装的女子,只见她先是朝着黎诚跪下,然后道:“奴婢知秋见过大人。”
“知秋,本官问你,可是宁安公主让你来的?”
知秋道:“回大人,奴婢正是奉公主之命前来,所言也皆是公主叮嘱之语。”
黎诚点头,对着外面天空作了个抱拳的手势,道:“本官奉旨彻查卿郡主被害一案,你有什么要说的?”
知秋道:“启禀大人,害卿郡主的正是乾王府中人,大人已经抓住了真凶,公主说那人必是受了昭凰公主指使。”
话听到此处,南宫紫汐忽地明白了什么,可又觉得不太可能,初若明明是在影魅楼,黎诚怎么可能抓住?
思量间,察觉到身后响起脚步声,南宫紫汐转身看去,“初若……”
初若也看了她一眼,微微一笑,恭敬跪下,对黎诚道:“民女叩见大人。”
黎诚冷然望着堂上跪着的初若,惊堂木忽地一拍,“本官问你,七月初八那晚,你可在乾王府中?”
初若摇头,“不在。”
“卿郡主被人在当晚杀害,佳宁宫数名宫人皆见到那个凶手模样,容将军还将其的左胸打伤,你的左胸可有伤?”
初若点头,“民女左胸确实被人打伤,可并非……”
“大人,此女既已然招供,还不快快定罪用刑,她定会招出幕后指使人!”知秋冷着双眼,说话时眸子流露的尽是不善。
黎诚犹豫,看向一直还没说话的南宫紫汐,心中自然是在掂量这件事的轻重。
“大人,证据确凿,我家公主与卿郡主的感情极深,还望大人可以公事公办。”
黎诚看了眼知秋,又瞥了眼南宫紫汐,最后将目光定在跪在地上的初若身上。初若是他奉旨去影魅楼提人的,这是否说明陛下是站在南宫宁那边的?他该怎么判才是既公正又合君心呢?
初若眼见此情形对南宫紫汐似乎不利,忙道:“大人,民女的话还没有说完,怎好妄断?素闻黎大人正直,难不成连一个申辩的机会也不给民女?”
黎诚被她说的脸色一变,看了眼同样冷意满脸的南宫紫汐,捏了一把汗。这个昭凰公主更不是好惹的,便连陛下对她也是恩宠有加,怎么只要扯上南宫紫汐的事情,都那么麻烦!
黎诚深吸一口气,重新恢复耿直目光,看着初若道:“你有何话说?”
初若道:“那晚民女确实不在乾王府,民女去见了一个人,身上的伤也是被那人打伤,可民女根本没有去皇宫,更不曾杀害卿郡主。”
“何人证明?”
初若皱眉,想了想只好道:“打伤我的人自然可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