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景明副局长家里出来之后,康庄更加迷茫起来。
孙景明不帮自己,那自己简直是入地无门。局领导班子成员的所有人中,除了孙景明,他没有一个能说上话的人。
说实话,他本来并不在意提拔与否。但为了舒菲,为了能和舒菲结婚,他必须出人头地谋个一官半职。所以,对于这次机会,他尤其珍惜,决不能错过。
康庄能和新来的局长孔庆国套上亲戚关系是从孙景明那回来之后。
那次,从孙景明家回来,康庄把送礼的事情和小唐一说,小唐几乎笑掉了大牙。笑完后,他把康庄臭骂了一吨,骂康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骂康庄是吃山芋坐木墩长大的,兼职就是死疙瘩,骂康庄脑子一点壳都不开。
骂完后,他以一个副市长闺女婿的口吻教训康庄:“康庄啊康庄,你教我说你什么好?现在人家送礼,哪还有送东西的?人家一个堂堂的副局长,缺你那两包臭烟,少你那两瓶瞎酒啊?人家就连中央领导专贡780元一包的熊猫特制香烟都能抽过;恐怕就是世界上最贵的香烟,每盒售价约24欧元的Treasurer牌香烟,人家也不是没尝过。贵州茅台或许你当成宝贝,领导把他当马尿,你送给他,他第二天不用就赏给下人当饮料。我说你啊,现在既然想当官,就得长点脑袋,想当官别送礼,送钱最实在。再说了,人家当官的,吃的报销,喝的报销,用的还报销,就连玩女人都开发票报销,还缺你那点东西。还有,你送那点东西,万一哪天给捅出来了,还成了领导贪污受贿的证供,领导才不会收呢?所以啊,你要真想送,就送钱。领导喜欢钱,而且钱收了没人看见。”小唐絮絮叨叨的没完没了。
听完小唐的话,康庄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茅塞顿开。他为自己的莽撞而懊恼,他更心疼自己那一千八百七十二元买大中华和贵州茅台的票子。
最终还是小唐给他指了明路,小唐告诉他在福隆路新开了家礼品回收中心,让康庄去礼品中心看看,把礼品再换成票子。
康庄千恩万谢之后,向福隆路奔去。
福隆路原先不叫福隆路,叫贞节街。
贞节街和其他街道一样,开始的时候也很平常,只因为某个朝代这里出现了个贞节女子,后人为了纪念她在此修建了个贞节牌坊,所以得名。
改名福隆路是一位浙江来的开发商在这里投资建了福隆小区之后才叫福隆路的。
浙商看中了这里的地盘,投资开发了福龙小区。
福隆小区刚开盘,就销售一空。
福隆小区之所以畅销,这全是风水的作用。
过去人们住房,只是看房屋大小、质量、结构、地理位置(泛指大人上班、小孩上学、主妇购物是否方便);再往后,大多数人开始考虑房屋小区的环境,绿地是否宽阔,景观是否宜人,健身是否有场地,汽车停放是否方便,有无配套的设施等等。
与此同时,有钱的人已把眼光盯住了风水,这部分人,早甩掉了温饱,跨越了小康,迈进富人的行列,正向“贵族”冲刺。他们企图保住到手的财富,开拓未来的“资源”,使拥有的钱更多、财更旺、地位更牢,且越来越高……要达到这种目的,除了主观性的因素之外,有一条至关重要的客观因素,就是风水。
他们以为,把“风水”与迷信混为一谈,是幼稚,是孤陋寡闻,是少见多怪。
风水是有好坏优劣的,风水是会影响命运的,他们认为,风水学是一门科学,这门学科是很深奥的,其中诸多学问是老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
其实,这个层次的人们虽然相信风水、崇拜风水,他们并不真懂风水,只是跟着风水师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但是,他们就喜欢自欺欺人,听说这里风水好,他们宁愿多跑几里路,多花一大笔钱到这里买房子。
福隆小区最大的成功因素就在于它的风水,这一点,不能不说投资商高人一筹。
投资商在置购土地时,先请风水师看了这块土地。
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已把风水这个概念根深蒂固地融入国民的思想意识之中,你想将它赶走都赶不走的。
相反,这些年,特别是近年来,人们请风水师去看宅基和相墓地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程序,特别是那些富起来的人物。
福龙小区的位置在城市北郊,这里有一座被当地人称为龙山的高地。
说是龙山,其实是以龙命名的丘陵。
龙山南侧有一片洼地,被当地人称作龙湖。
龙湖与龙山之间留下了十分开阔的空间,福隆小区就建在这里。在信风水的人眼中,这叫做前有青龙,背有白虎,是难得的风水宝地。
所以,看中风水的有钱人都争先抢后的想在这里争取一席之地。
不仅是有钱人,市里的很多领导也在这里买了房子。
开发商为了迎合有钱人和领导的意图,也专门建了一些别墅。这些别墅成为暴富起来的有钱人和当官的抢手货。
领导来了不久就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先是发现这里路面不好,就反复给交通局打电话让交通局专门拨款修建了柏油马路,路修好了,又有领导给电业局打电话,让电业局给装了路灯……
总之,只要哪天,哪位领导感到哪里不方便,就随手拿起电话,或者碰面时顺便交待有关部门给解决一下。
经过几年的发展,这里的一切都趋于完美。
不过,又有领导提出,贞节街的名字不好,于是在那位领导的倡议下,改名为福隆路,意在住在这里的人都福气兴隆。
福隆的建成,不仅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的住房问题,也带动了这里的经济。
原先这里一穷二白,没有几家像样的店铺,随着住户的增多,这里的商铺也是琳琅满目。更有一伙眼光独特的经营者把眼光盯到了来这里入住的领导。
他们知道领导收受的礼品多,多得到吃不了成了累赘的地步,他们想领导之所想,在这里开了家礼品回收中心。
礼品回收中心开业当天,就生意兴隆,兴隆到经营额严重匮乏的地步。
没几天,在那家回收中心周边,又出现了好几家名字不同,但经营范围完全相同的店铺。虽然竞争者增多了,却没影响到第一家店铺的生意,而且生意更加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