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雨寒烟的一再坚持下,闵凤娟喝了一搪瓷缸菌汤,连连夸赞梅雨寒烟的手艺好。
这让萧湘竹暗自得意,那谁谁说过来着,要想拴住一个女孩儿,首先要拴住她的胃。
“山里苦啊,没有路也没有车,可是辛苦你们两位了…”
一缸子热汤下肚,闵凤娟捋捋头发,打开了话匣子。丈夫外出打工生死未卜,儿子寻父讯息全无。山里的这些孩子成了她的精神寄托,她每天天不亮就出发,赶五六里路来这里给孩子们上课。留好作业,让孩子们自习,然后又赶回家里做家务,照顾婆婆。
她期望有朝一日,这些孩子都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顺便帮她找寻自己的丈夫和儿子。
“孩子们苦啊,没有书,没有笔。美眉看着他们认真学习的样子,我就觉得有愧于他们呐!我不是个合格的老师,也教不了他们很多。孩子们缺真正的老师呀…”
闵凤娟抹着眼角,丝毫没有意识到她的话让两位赴约而来的大学生羞愧难当。还好,闵凤娟终于停止了絮叨,因为她发现了好东西。
那是萧湘竹按照梅雨寒烟的安排,把带来的书本和文具按“课桌”分配摆放整齐了。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闵凤娟激动地紧紧握着梅雨寒烟的手,一个劲儿的道谢。
闵凤娟还是离开了,今天她可以放心的把孩子们暂时的交给梅雨寒烟,然后忙活家里的事情。
……
“新铅笔啊!”
“还有新书呐!”
“哇!这是写字本呢,我们也有写字本了!”
九点多钟的时候,昨天的12个孩子分成四伙来到了小学。
一进教室,他们就炸开了锅。因为他们那两块石头顶一块木板的课桌上整齐的码放着崭新的课本和铅笔!
今天孩子们都穿着整齐而干净,因为他们答应过梅姐姐,不管干多少活儿,都要洗脸。
昨天他们各自收到了喜爱的礼物,吃到了香甜的月饼,今天又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新课本、铅笔盒写字本。这个惊喜比吃到月饼还令他们兴奋!
当梅雨寒烟拎着一块摸了宴会的模板走进教室后,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迅速回到自己的石头墩座位上。他们要上课了,但红扑扑的小脸蛋难掩心中的兴奋。
萧湘竹的心里酸酸的,他不敢再看这些可爱的孩子,悄悄的溜出了教室。
我们也有写字本了!这就是大山里孩子们的真情呐喊!他们爱学习,他们渴望学习!
萧湘竹第一次留下了惭愧的泪水。
看到这些孩子,他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学校的饭菜?那里,教室后面整齐的竹篓里面,野菜黑面团子和粳米就是他们的午饭。
他还有什么理由埋怨自己学校的宿舍不够大?端坐在石墩上的孩子们可曾埋怨过?
……
他萧湘竹今年22岁,他为自己感到惭愧。所以,他握紧了拳头,不愿擦去流下的泪水。
一节语文课,一节算术课,都是梅雨寒烟教的孩子们。透过泪水,萧湘竹觉得这幅画面很美。认真的孩子们是天使,纯洁又阳光。认真的梅雨寒烟是大天使,带给孩子们纯洁和阳光。
萧湘竹无声的来到教室后面,升起茅草锅灶,他在为孩子们准备午饭。
“生,南边那里有一条江,你有没有办法从那里弄一些鱼来?”
萧湘竹的意念在和生交流。
“禀主人,生的神识未恢复,但少量轰杀一些鱼应该可以办到!”
或许是感觉到了萧湘竹的严肃,灵物生也严肃认真的回答。
“好吧,快去快回,至少弄十四条来吧…”
萧湘竹又从戒指里剩下的野山菇全部拿出,冲洗干净,他要给孩子们开开荤。
“啪啪啪…”
在萧湘竹的旁边,天上莫名其妙的落下十四条活奔乱跳的鱼!
显然,这是生弄过来的。萧湘竹不问过程,赶紧宰鱼,清洗,下锅和快炖好的菌汤一起炖起来。
袅袅的香气有如实质一般,飘进了教室。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了,那是鱼肉散发出的香味!而且是黑水鱼的香味!
因为每当过年的是后,乡里就组织大人们去远处的黑水江捞鱼。黑水江远近有名,不仅仅是因为里面的黑水鱼鲜香美味,更是因为它的险峻。
黑水江那里地势险要,水流湍急,两岸峭壁林立。所以只有过年的时候,乡里在组织大人们带上绳子等工具去那里捞鱼。也只有过年的时候,他们才能吃到黑水鱼。
梅雨寒烟哭笑不得的看着蠢蠢欲动的孩子们,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她果断的宣布了下课。
“喔!吃饭咯,今天过年喽,有黑水鱼吃啦!”
孩子们收拾好课本,迫不及待的冲出教室,跑到了教室后面的灶台前。
看到一哄而上上孩子们,萧湘竹也意识到,他似乎好心办了坏事了。他真没想到那条江水里的鱼会如此鲜美,和野山菇同煮的香味都让他的肚子咕咕直叫。
梅雨寒烟笑吟吟的看着萧湘竹在给排好队的孩子们盛汤分鱼,原来那竹竿似的身材不带灰巾也很帅气嘛。
孩子们嘻哈笑闹,狼吞虎咽,这就是他们每年的年夜饭!
香,真香,梅雨寒烟也对萧湘竹的手艺赞不绝口。但萧湘竹却不居功,只是点点头,笑嘻嘻的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美味。
当落日的余晖掩映着山林的时候,孩子们的学生时间结束了。
只见孩子们迅速的包好书本文具,放在自己竹篓的最底下。然后背起竹篓,跟梅雨寒烟和萧湘竹挥手告别。
他们要尽快上路,顺便在路上打猪草,帮家长捎回一娄猪草。每年家养的猪卖了后可是一家的最主要经济来源,千万不敢马虎。
……
一夜已过,朝阳又起。
“走吧,相信孩子们会理解的。我们要回去了,我们也要回去为这里的孩子多做一些事情!”
萧湘竹看着恋恋不舍的梅雨寒烟,梅雨寒烟则看着讲台上的那封信。
她与孩子们相约中秋,所以她来了。可每来一次,她的心情就更加沉重一次。她不知道这次默默的离开是否正确,但昨晚她已经萧湘竹谈好了,他们要回去,他们必须回去。
他们只有回去,才能为大山里的孩子做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