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越坡 > 第七百零一章 顺流逆流

第七百零一章 顺流逆流(1 / 1)

老话说得好,“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他这个年纪,头也昏了,眼也花了,耳朵也不灵光了,也很难为皇上效力了……

朱老爷子这么一说,我倒是点了点头。也许是这几年为了朱元璋打下江山,朱老爷子殚精竭虑,明显比刚来应天时要老迈许多了。现在天下大局已定,朱老爷子也功成名就,是该辞官享享清福了。

可是辞官就辞官,干嘛要离开应天呢?

应天可是天下的繁华之地,生活极其便利,这不正是个享清福的好地方吗?

再说了,这学堂的孩子们拜师,虽然都号称是拜在朱老爷子门下,其实朱老爷子一年也难得给孩子们上两堂课,基本就是大舅哥朱异在一手操持。

朱老爷子要辞官,这跟办学堂一点儿也不冲突呀?继续让大舅哥朱异打理就行了。

可朱老爷子说要离开应天,那他想去哪里?回老家休宁?还是去老根据地歙县石门?这两个地方比起应天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老爷子是何苦呢?

朱老爷子见我一脸不解的样子,笑道:“功成身退、激流勇退,这两个词你都听说过吧?”

我点了点头。

朱老爷子继续说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句话你也听说过吧?”

嘿嘿!这话我何止听说过。当初我北上去追寻常二哥,不就是为了劝他归隐,还跟他反复提起过这句话吗?怎么?朱老爷子也是害怕受到迫害,要准备归隐吗?

按说他这个年纪了,一不结党营私,二不掌握兵权,只要辞官,就不会对朱元璋构成任何威胁了。不必神经如此过敏吧?

当我说出这个疑问之后,朱老爷子摇了摇头道:“该来的总会来的,任何人也阻止不了,这就是历史的规律。我们一个人,本事再大,顶多只能算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唯有顺应历史大势,我们方得始终;假如谁要逆流而为,必将付出血的代价……”

哎,哎,哎,这句话怎么这么耳熟呢?我记得数百年后有位伟人也说过类似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看来,朱老爷子能够成为明初一位传奇人物,不仅是因为他学识渊博,更是因为他眼光长远,站在了时代的前列。

既然朱老爷子把话说到了这里,我不禁问朱老爷子道:“岳父大人,您的意思是,当今圣上要效仿刘邦了?”

我这话一出,朱老爷子突然转头看向我。猛然间,我发现他本已有些混浊的双眼,突然变得深邃起来。这种深邃带有一种高深莫测、能触人灵魂的感觉。我突然心中生起阵阵寒意。

虽然朱老爷子没有说话,但他的眼神给了我肯定的回答。

短暂的沉默过后,我打破了沉默,我问朱老爷子,离开应天准备去哪里呢?是休宁?还是石门?

朱老爷子摇了摇头道:“贤婿,你知道我今天请你过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吗?”

我又是茫然地摇了摇头。

朱老爷子说道:“既然准备归隐,那就得去一个别人不知道的地方,至少得是一个当今圣上不知道的地方。休宁和石门这两个地方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我今天请你过来,就是想请你帮我安排一个地方,安排一个当今圣上找不到我的地方。”

听到这里,我点了点头。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要是朱元璋不准他辞官,又怎么办呢?

朱老爷子告诉我,对于这个问题,他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他准备向朱元璋辞官的同时,替小儿子朱同讨一份差事。

一方面,朱老爷子的确是年纪大了。朱元璋如果不准其归隐,也会顾忌别人说他不够体恤下属。

另外,既然向朱元璋替自己的儿子讨官,那就证明自己并不是不愿意为朝廷效力。不然,怎么会让自己的儿子继续在朝中为官呢?而且有了朱同在朝廷为官,就好比给朱元璋放了一个“人质”在应天,无论朱老爷子去哪里,只要朱同还在应天,朱元璋就不会对其胡乱猜忌了。

听朱老爷子如此一说,我知道他对此事是预谋已久了。多年之前,朱老爷子就曾跟我提起过,他的这两个儿子,大儿子朱异更适合做学问,反而是像个“三脚猫”的小儿子朱同适合为官。朱老爷子这一去,长子朱异自然是要同行的。

既然朱老爷子让我帮他物色一个隐居之地,我首先就想到了松江府。上次在苏州征求了沈大哥的意见之后,我本来是打算从大陈国归来之后,在松江府物色一块地盘作为与常二哥一同归隐之地的。常二哥的突然暴毙打乱了一切计划,这次朱老爷子提起归隐之事,正好去这松江府。

于是,我便直接问朱老爷子,去松江府怎么样。那个地方地处长江出海口,交通极其便利。

朱老爷子点了点头,说是一切就拜托我了,至于置办产业的用度,他这些年来也积攒了几个钱,应该够了。

提起这钱的事儿,我立即朝朱老爷子摆了摆手。我告诉朱老爷子,这些年来,我与沈大哥、刘聚大哥在应天大肆经营,别的成果没有,唯独就是挣了不少钱。

朱老爷子知道我说的这话不假,便也不再跟我推辞。不过,就着这个话头,朱老爷子突然来了一句:“贤婿呀,你在应天的产业有没有想过要出手呀?”

虽然我不知道向来对生意不甚关心的朱老爷子为何有此一问,但我也没必要在老丈人面前藏着揶着。我告诉朱老爷子,我其实早有迅速在应天抛售产业的打算。只不过我在应天的产业是与沈大哥和刘聚大哥合伙,且他们的份额比我还大。因此,我已派人通知他们来年正月底齐聚应天,就是为了商讨这事儿。

听我如此一说,朱老爷子也是点了点头,然后对我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有时候,有舍才能有得!舍不得一些东西,往往最后将自己都搭进去了。”

从朱老爷子那里回来,我迅速给松江府的偰斯大哥写了一封信。因为当初偰斯大哥携嘉定州投降有功,后来升任松江府同知。既然是在松江府为朱老爷子物色一块养老之地,此事拜托偰斯大哥是再合适不过了。

信写好之后,我让丁德义带着几个人,带上我的书信及一大包金元宝直接去松江府找偰斯大哥,为我办妥此事。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腊月初九,朱升老爷子向朱元璋提出辞官的请求。虽然朱元璋再三挽留,但朱升老爷子以年迈多病、老眼昏花为由,朱元璋只得应允。

为了表示自已并不是不愿意为大明效力,朱升老爷子也“厚着脸皮”向朱元璋替自已的小儿子朱同讨了个官儿。

父亲辞官前推荐自已的儿子,这个举动让朱元璋安心不少。朱元璋不仅赏赐了朱升老爷子许多金银物品,还授予朱同翰林院侍读的官职,专门陪太子朱标读书。

朱升老爷子辞官之后,朱元璋感觉失去了了个重要帮手,便迅速从浙东行省召回杨宪,并授予杨宪中书省右丞,让其全力辅佐左丞相李善长。

当初,李善长处置李饮冰与杨希圣一案,为了达到杀一儆百、震慑群臣的目的,杨希圣不仅被李善长施以刑罚,还被罢了官职,永世不得录用。为了这事儿,杨宪在浙东行省与李饮冰的堂侄李文忠闹得不可开交。

这一回,杨宪回到应天,朱元璋让其全力辅佐当初这一事件的另一位主角李善长,二人的明争暗斗又要开始了。

朱升老爷子的突然辞官,朱元璋倒是没有什么过多的反应。反而是李善长和刘伯温二人,为了此事都单独找过我。

率先为此事找我的是李善长。因为朱升老爷子的辞官,朱元璋召回杨宪。杨宪和汪广洋可以说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的重要人物。

朱元璋称帝之初,先是让汪广洋出任中书省参政。洪武二年,由于徐达、冯国胜等人在陕西一路攻城略地,关中四大军阀也成了兔子的尾巴。朱元璋觉得陕西是块重要的地方,虽然有徐达、冯国胜等人,在军事上不成问题,但要搞好民政,这些人恐怕都不行。于是,朱元璋派汪广洋出任陕西参政。实际上,陕西的吏治、民政都由汪广洋管理,徐达只是负责军事。

汪广洋离开中书省后,李善长是松了一口气。至少现在应天就剩下刘伯温一个人了,就算他刘伯温再能干,一个人单枪匹马,也没办法跟自已斗了。

可是,随着朱升老爷子的辞官,朱元璋迅速召回杨宪。这下,李善长哪里还坐得住?

当李善长“诚心诚意”地问我,朱升老爷子为何要辞官之时,我如果还用朱升老爷子那套“年迈多病、老眼昏花”的说辞,显然是无法让精明的李善长信服的。毕竟当初我都觉得这事儿有文章,何况是李善长?

最新小说: 我在大秦开酒楼 掌心宠 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直播:我家猫咪会修仙 大秦:赐死皇孙,我传国玉玺护体 德意志的荣耀 末日求生:开局有求必应,百倍暴击! 稻荷妖神记事 村里有个空间男[重生] 野外生存最强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