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小说 > 历史军事 > 梦回建文 > 第八十一章:举将平藩乱

第八十一章:举将平藩乱(1 / 1)

“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虽然在宣府镇已经战的热火朝天,但是朝堂之上还是依旧的井然有序。

此时虽然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井然有序,但是朱允炆却异常不轻松。

其实这次就是关于发兵的问题。这个宣府镇,还有谷王朱橞在。虽然在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中,谷王朱橞是见朱允炆“大势已去”打开的金川门。但是实际上,要是朱橞不开金川门的话,这京师在支撑上个两三个月完全没有什么压力。而且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朱棣攻城的军队都不一定比京师里的军队多,更何况还有各地的勤王军队。先不说可不可能翻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如果不开金川门,朱棣在历史上根本就很难才能进入京师。

所以这谷王朱橞,朱允炆是打心眼里不想去信任他。而且他收到报告之后,就让人急传口谕给燕王朱棣,让他提防点朱橞。他这么做是因为目前来说朱棣还是可以信任的。

当然,这点就算朱允炆不说,朱棣也会去注意。毕竟朱桂和朱橞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朱棣他虽然身为朱桂和朱橞的四哥,但也只是同父异母而已。

朱允炆现在就是在纠结要不要派出李景隆,因为李景隆是无论如何不能留在朝廷里的。但是现在又不能不照顾到黄子澄的意思。

虽然实际上黄子澄在朱允炆看来也还是一个草包。但是现在的局势,让朱允炆不得不去用那些忠心的草包。

最少朱允炆觉得,虽然这些人不一定有用,但是最起码可以信任。加之朱允炆相当不认为自己有朱元璋的那种精力,是臣子终究是要用的。

所以朱允炆在自己刚刚监国时,就直接设置了内阁,虽然现在一直没有将内阁这个机构改为常设,但是实际上以及已经和六部五寺一样成为了很重要的部门。而现在内阁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给朱允炆提供一些可以信任的人,虽然不一定都是很有能力的,但也不至于是平庸泛泛之辈。

朱允炆另外一个想法就是让朱元璋留给他的顾命大臣梅殷带兵。虽然梅殷这个人其实在各种史料传记上总有种存在感不是很足的感觉,但是朱允炆相信朱元璋的眼光。原来他还不怎么相信,但是自从来到大明,他愈发坚定了这个念头。再说,上次在海月楼,也是梅殷来京师检举朱棣的造反行为,足见他的忠心。

但是现在梅殷所在的,就是山东学政的位置。而且也不是以梅殷本名出现。这也算是朱允炆留下的一个后手,之前朱允炆就已经将密旨送到了梅殷那里,密旨就允许梅殷在任何他觉得必要的时候,巡抚山东河南两个省,节制两地军马。

要知道山东河南两省都是很大的。甚至那时候的山东是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当然,在山海关镇守的还有大将平安。(注:平安,明太祖养子,济宁卫指挥佥事平定之子。早年随朱棣出塞作战,父亲死后,继任为济宁卫指挥佥事。建文元年七月,以列将的身份随耿炳文北上平乱。建文二年至建文三年,在靖难之役中屡败朱棣,斩杀其将数人。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大败南军,平安被俘,同年朱棣命其为北平都指挥使。永乐七年三月,被逼自杀。)

当然,现在的平安被允炆任命为山海关总兵,一来防止蒙古人入侵,二来防止宁王朱权拥兵自重。

其实,允炆的本意是想收回朵颜三卫的实际控制权,但是被齐泰劝住了。因为宁王朱权和燕王朱棣其实没有什么交情,也就是朱棣要是起兵的话,还要兼顾自己的大本营北平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所以朱允炆才觉得头疼,现在这种有些一环套一环的,总让他觉得有些不妙。

“诸位爱卿平身。”朱允炆说着,稍稍的虚抬双手。

“谢皇上!”

“诸位爱卿,今天朕很愤怒。日前在文华殿收到来自大同镇的急报,朕的一个好叔叔,代王朱桂自称收到朕的密诏,起兵清君侧。

“朕确实派人给他送了一份诏书,那是召见他进京问话的诏书。前段时间宣府镇被北元鞑子围困,代王收到急报却拒绝出兵。当时燕王殿下奉朕旨意,带着十万军马驰援宣府,最后解围。

“代王朱桂,伪造诏书,起兵谋反,意欲篡位,乃罪大恶极。现在朕决定派一得利大将统军十万,前去辅助燕王平乱。不知诸位爱卿有没有什么人选推荐?”

众卿家一片沉默。

谋反的罪名,就足以要了朱桂的脑袋。而且朱桂其实是北边比较弱的一个藩王了,这次出军其实就是一种镀金。

但是在这不长不短的时间里,居然没有人提名任何人。

朱允炆不禁有些郁闷,看来这个提名,反而有些麻烦。

“齐爱卿,你身为兵部尚书,不如给朕举荐一个统军之将率军平叛?”朱允炆稍微再等了一会,直接那齐泰这个兵部尚书作为了突破口。

“回皇上,以臣的愚见,不妨让宋国公、颍国公他们北上或是派魏国公之子徐辉祖。毕竟北边的情况这几位国公都比较熟悉。”齐泰稍微一思考,就报出了这几个人。(注:傅友德,明朝开国将领。以功封颍国公。冯胜,中国明朝开国名将,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

虽然,允炆之前还是皇储的时候,徐达、汤和等大将被朱元璋赐死,但在允炆的力挽狂澜之下,宋国公冯胜和颍国公傅友德这两员功臣还未被赐死,而是解甲归田去了。此次,国难当头,形势危急,这两员开国元帅,在允炆的要求下,再度复出。

朱允炆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两个人,都是开国大将。

当然,这一块蛋糕,自然不能就这么浪费掉,但是诸臣也想不到什么好的人选去替代。

“皇上,臣有一个人选。”本来黄子澄是站在靠后的位置,但是自从整个内阁和枢密院的上朝位置前移之后,现在黄子澄仅仅是站在六部五寺最高长官之后。

“黄爱卿请说。”朱允炆都不想听黄子澄说的,因为他都知道,黄子澄自然会找理由推荐李景隆。

“皇上,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国公李景隆,出生将门。从小熟读兵书,耳濡目染刀兵之事。现在李李国公为凤阳太守,同时为枢密院院士,臣以为可以让他出战。”

朱允炆基本上没听黄子澄说什么,但是在黄子澄说完之后,也只是笑了一下。

“刚才齐尚书所推荐的两员老将,朕还有别的事情交待给他们,短时间也没法带兵平叛。魏国公之子徐辉祖,朕看能用,就派他吧。黄子澄,这举荐之人要是没有你说的那么好的话,怎么处理,朕也不必多说了吧。”朱允炆倒是提醒了一下,当然,这个提醒也是例行的。

“臣保证,魏国公之子徐辉祖自然能顺利平叛。”黄子澄跪下行礼道。

“黄爱卿平身,除了这件事之外,还有何事要议?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皇上,臣有本奏!”

最新小说: 网游CF:我成了生化幽灵 独宠贵妃 锦衣佞臣 怀了天下第一的崽 大宋小王爷 大秦:仙国帝君 梦幻西游:最强龙宫 大唐:神级选择 亿万神豪:从无限返利开始 大唐:开局娶长乐,她却逃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