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小说 > 历史军事 > 成二狗的革命生涯 > 第1章 走出山村的放牛娃

第1章 走出山村的放牛娃(1 / 1)

第1章走出山村的放牛娃

1927年初春的某一天,在通往湖北麻城县城的公路上,正行走着一个少年。这个少年背着一个用土布做的包袱,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衣服,脚上倒是一双新的千层底布鞋。腰间一边挂着一个葫芦,一边鼓起一块,像是插着什么东西。

少年一边健步如飞地走着,一边用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周边的一切,眉宇间露出坚毅的神情,脸上却显得很是兴奋。也难怪,毕竟他是第一次走出大山。

这个少年叫成文森,今年16岁,来自一个小山村成家冲。“文”是他的辈分排行,取“森”是因为他生下来时村里的私塾先生掐指一算,说他五行缺木。成文森是个苦命的孩子,母亲生他的时候难产,大出血而死。都说贱名好养活,父亲就给他取了个小名叫二狗。他是吃着村里的嫂子、婶娘的奶水才长大的,父亲是又当爹又当娘才把他拉扯到5岁。

5岁那年,父亲去山上砍柴,挑着柴从一条深沟旁经过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摔下去了。村民们好不容易把他抬回家,伤势太重,又缺医少药,最终没救回来。是村里人帮着安排了后事。那5岁的小文森怎么办呢?

最后,当时村里辈分最高的厚德老爷子拍板:文森由各家抚养,每家吃一天,轮流着来。他家的田地也暂时由大家帮着种,产出的粮食大家平分,等到成文森18岁成人时再把田地还给他,让他自己养活自己。至于其他生活所需的东西,则由各家各户帮衬。

就这样,成文森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慢慢长大。村民们都很疼爱他,有时会把一些舍不得吃的好东西留给他,惹得自家孩子一肚子意见。

他也很懂事,觉得不能白吃各位叔叔、伯伯的饭,于是就提出给大家放牛,另外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每年到了该放牛的夏天,他就带着村里的十几头牛上山,早出晚归,中午就在山上就着山泉吃点干粮。

就这样成文森渐渐长大了,他想着不能一直靠着乡亲们的帮衬过日子,就决定走出山村,去外面闯一闯,见见世面。于是在村里各个长辈的千叮咛、万嘱咐中,成文森背着一个简单的包袱就往县城而去。他不知道路,就一路走一路打听。

这天他走到了一个小镇上,正好肚子饿了,就找了一家路边的小面馆,点了一碗最便宜的青菜挂面。身上的钱不多,成文森要省着点花,别说吃肉丝面了,就是吃鸡蛋面,他都舍不得。

成文森边吃边问老板:“大叔,请问去县城还要几天啊?”老板一边忙着给其他人下面,一边回答道:“去县城啊,天气好、走得快的话,三五天就到了。”成文森吃完面,付了钱,对老板说了声谢谢就走了出去。旁边吃完面的两个人也跟着付钱出来了。

出了面馆,回到公路上,成文森继续往县城方向走去。走了没几步,后面传来亲热的喊叫声:“小兄弟,等等。”他停住脚回头一看,是那两个一起吃面的人。

两个人快步走上来,其中一个人笑着说道:“小兄弟,你是去县城吧,我们也是。一起走吧,也好有个照应。”另一个人也满脸笑容地说道:“对,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嘛。”成文森一听,没多想什么,点头答应了。

在路上,三人边走边聊,了解了一下各自的情况。走了没多久,来到一处山洼,两人相互递了个眼色。一个人说道:“小兄弟,我们走了大半天了,休息一下吧。”另一个人接着说道:“是啊,脚都走酸了。我记得前面有一股山泉,我们去解解渴。”成文森仍然没多想,跟着他们一起往前走去。

走了一百多米,拐过一个山坡后,四周都是山,已经看不到大路了。成文森四处一瞧,哪有什么山泉,心想不好,上当了!没等他反应过来,两个人一前一后把他堵住了。

一个人从身上掏出一把刀,恶狠狠地说道:“把你的包袱留下,免得受皮肉之苦。”另一个人也假意劝道:“我们只要你的包袱,不想伤人,好汉不吃眼前亏,破财免灾嘛。”呵呵,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真是打得好算盘。

成文森对他们说道:“你们找错人了,我包袱里都是衣服,没钱。”拿刀子的那个人蛮横地说道:“你哄鬼啦,谁出门不带钱啊!再说了,就算是衣服我们也不嫌弃,还有你身上的这一身,也一起脱给我们。”

成文森见跟他们说不通,就什么话也没说,放下包袱,撩开衣襟抽出一把小巧的斧头。斧刃很锋利,用柏木做的柄很结实。这还是他临走时村里的铁匠大伯硬塞给他的,说是给他防身用的,没想到真派上了用场。

成文森用不符合他年纪的眼神,冷冷地看着两人。两人一看,心知遇到硬茬子了。但又一想,两个打一个,很有把握。便横下一条心,朝成文森包夹过去。

成文森先对付拿刀的那个,本来是斧刃朝外的,他怕闹出人命来,便改为斧背朝外,一个横挡磕掉那人手上的刀,顺势一斧头砸在那人的胸前。那人估计被砸岔了气,弯下腰拼命咳嗽。成文森得势不饶人,又一斧头砸在他的后脑勺上,那人眼前一黑晕倒在地上。

另外一个人看见成文森三两下就把自己同伙儿制服了,吓得连忙跪地求饶:“兄弟,大爷,您大人有大量,就把我当个屁放了吧。”

成文森看都不看他,捡起那把刀,塞到自己的包袱里,转身就往回走。他解下腰间的葫芦,“咕嘟”喝了一大口。这里面装的可不是水,而是老米酒。

这酒葫芦是他临走时村里爱酒如命的焕发爷爷亲手别在成文森的腰上的。当时焕发爷爷对他说:“这个酒葫芦跟了我一辈子,今天我灌满了自己做的老米酒,带上它,想咱成家冲,想咱这些老少爷们了,就喝上一口。”

喝着这熟悉的老米酒,成文森不由得想起四叔对他说过的话:“出门在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定要注意安全。”看来以后要多长点心眼了。今天好险啊,幸亏身上有把防身的斧头,也幸好平时帮乡亲们砍柴挑水,练出了一把子力气。

转回到公路上又往前走了两天,成文森来到一座山脚下。看这座山风景还算不错,茂盛的树丛中隐隐约约能看到几处鲜艳的红色,那是映山红开了。成文森仿佛回到了家乡的护儿山,他决定上山转转。

进山没多久,成文森看到一个水潭,清澈透亮,浅处能看到水底的石头,几条小鱼在石缝间游来游去。成文森走过去,试了试水温,不算太凉,就放下包袱,捧了几把水浇在脸上,可算是把这几天的灰尘都洗得差不多了。

他觉得还不过瘾,四周一看,没有人。就从包袱里抽出一条毛巾来,解开衣服,打湿毛巾,拧了拧水,把前胸后背仔细擦了擦。这下身上清爽多了。

擦洗完了又往前走了走,找到一个大石头,把毛巾搁在上面晾晒着。成文森坐到石头上,晒了会太阳,又从兜里掏出一把红薯干,一根一根地吃起来。吃着红薯干,他不由得又想起了成家冲的一帮小伙伴来,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做什么。

吃完红薯干,成文森摸了摸毛巾,已经干了,就收好毛巾,继续朝前走去。反正县城在南边,朝南走就是了。

走了没多久,前面出现了一个村子,鸡鸣狗叫,炊烟袅袅,还不时传来一阵阵小孩子的欢笑声。成文森决定进村去找点吃的东西,哪怕喝口热茶也行。这几天走的多是山路,路上没碰到多少集镇,还好在包袱里准备了一些干粮。可总是吃干粮也不行啊,想着想着,成文森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就快要进村了,成文森只顾着往前走,一不留神旁边冲出来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个人拿着把鱼叉,一个人拿着把鸟铳,把成文森夹在中间。

拿鸟铳的人用戒备的眼神看着他,大声问道:“干什么的?”成文森平静了一下心情回答道:“路过的,路过的,准备进村找点吃的。”这人见他年纪比较小,身上只背着一个包袱,看着确实是路过的,便放下抬起的鸟铳,准备让他进村。

旁边拿鱼叉的人却不放心地说道:“这是个生面孔,为了以防万一,咱们还是把他交给王部长吧。”就这样,两人一左一右夹着成文森朝村里走去。

最新小说: 我姐夫是太子,我纨绔点怎么了? 江山遍地修罗场 出家为尼后,哥哥们跪求我还俗 踹了渣夫后她宠冠六宫了 赵煦穿越到燕州 综影视:女配有了金手指 海王破产后被金丝雀反钓了 三国:家父董卓,有请大汉赴死! 求而不得 福宝降临,京都城内横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