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小天,你等等爷爷,慢点,爷爷快跟不上了。”一条崎岖的山坡小道上,一位六十多岁的白发老者喘着粗气不停的叫唤着。
“爷爷,你快点,我都等不及了。”回话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看他灵活的动作,激动地神色,显得无比的兴奋和开心。
男孩名叫杨天,而老者是他的爷爷叫做杨济,是山脚下村里的一名郎中,在村里开了一个小医馆,医馆不大,但老者的医术却十分的精湛,不少年来医治了不少的病人,在附近十里八村都十分的有名气。
说起来,这一老一少正是当年自皇城中逃出来的欧阳济老爷子和他的孙子欧阳天。在欧阳济安全逃出之后,隐姓埋名,辗转之下来到了此处,并以行医为生,在此落了脚安了家,一晃眼十年的光阴匆匆而过。
欧阳济今年六十多岁,已至花甲之年,不过却无老态之色,整个人精神烁烁,腿脚灵便,常一个人翻山越岭采寻草药。今天也是为了找寻一株白苓草才带着孙子小天一起进山。
小天这是第一次跟随爷爷进深山采药,虽然小家伙往日也经常往山里跑,但都是在离着村口不远的小山林中玩耍,再往深处就不敢去了。这一次也是他缠着爷爷,老头经不住他的百般撒娇,这才同意他跟着一起进山采药。
别看小天年纪不大,但是却十分的勤奋好学,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生活上的清贫,使得小家伙很早就已经很懂事了。祖传的那本《欧阳药经》已被他牢记在心,甚至可以说是倒背如流。四岁那年开始,在爷爷欧阳济的训练下,就开始学习分辨草药,先从每种草药的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下手,循序渐进之下又接着学习分辨草药的年份、药性等一些更为深一步的知识。这些年下来,小天可以说基本上对很多种草药已经认识了一个七七八八,就算在草药的功效和搭配上都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唯一令小家伙无法理解的便是那本《欧阳药经》上所记载的一些草药和药方。药经上的绝大部分内容小天都已经学会,每种草药和药方都已记熟,但是在书中最后几页上记载的一些药材和药方却一直让他费解。
比如说什么练气丹、蕴灵丹的丹方,什么火灵果、三灵草这些个药材,听都没有听过,更别说上面所写有的功效,说什么服用之后加以蕴化,可以增加什么灵力等等。
“爷爷,什么是增加灵力啊?还有这些药材和药方怎么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里面说的丹药究竟有什么用处?爷爷你说这本药经不是我们家祖传的吗?为何它的名字会以欧阳姓氏开头,并不是以杨字开头呢?会不会是搞错了?”每当小天问爷爷这些问题时,老头总是一阵地沉默,然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后,伸手摸摸他的脑袋便离开了,对于他提出的问题只字未提。
从爷爷那没有得到答案的小天并没有气馁,活泼、聪明的他知道爷爷不说肯定是有着什么说不出的苦衷才会如此,现在自己还小,相信有朝一日,自己长大成熟之后,到那时,就算他不问,爷爷也会如实相告的。
白苓草是长在离村十多里外的一处小山坳中,这种草药对小儿咳嗽、发热有着很好的疗效,因为医馆中的白苓草已经用完了,这一回爷爷才要进山去采摘一些。
小天早就想跟着爷爷一起进山采药了,但每一次他提出要求都会被爷爷阻止,说什么山里太过危险,他的年纪还太小,等长大了以后再说云云。听得小家伙每次都很郁闷,从他开始学习药材开始,这么多年来天天对着那些草药,他总是想去看看草药们生长在野外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想真真正正的采一次药材,可惜这个愿望始终无法实现,小天怎么都有些不服气。
趁着这一次爷爷高兴多喝了两杯酒,小天把握住机会又一次提出了进山采药的请求,软磨硬泡之下爷爷终于一口答应了下来,着实让小家伙兴奋了一个晚上,连觉都没有睡好。
一大早,趁着天还蒙蒙亮时,小天便催促着爷爷出门。随便擦了把脸后,便把早已准备好的药篓和采药的工具背好,等着爷爷一起出门。
“哟,这不是杨大夫吗?大清早的带着小天这是要去干什么啊?”询问声出自隔壁邻居家张婶的口中。
“原来是张婶啊,老夫今日带着小天想进山采点草药,不是我铺子中的白苓草用光了吗,偏赶王猎户家的儿子得了病,故此去采摘一些用于治病所需。”欧阳济面带微笑地回道,一旁的小天见后也十分有礼貌的问着好。
“小天出息了,才这么大就可以和爷爷一起进山采药,为爷爷分担家中的重担,不像我家那小兔崽子,现在还赖床不起呢。”张婶一脸羡慕的说道。
“那是当然喽,小天以后要做一名最出色的神医,到时候你们生病都来找我,我保证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哈哈哈......哎呦!”还没等小天开始得意起来,脑袋上就被爷爷敲了一下。
“就凭你这半吊子都不算的水平,学到的本事九牛都还没有一毛,要得意还早的很呢。”老头没好气的教育道,不过眼中却充满了慈爱的神色。
“张婶,我们走了。”小天挥着手边跑边说着。
“进山要小心点,听你爷爷的话,早去早回!”张婶叮嘱地叫道。
虽然采药的地点离着村子并不近,但是小家伙兴奋无比,一点都不感到累,只见蜿蜒的小道上,身穿蓝色小衫,脚蹬黑色布鞋的小天,背后背着个药篓,左蹦右跳在前面跑着,还不时的催促着爷爷快点。
“小天,休息一会吧,爷爷这把老骨头都快散架了。”虽然欧阳济自认为身子骨还算硬朗,但是近一个时辰跟在孙子后面追,把老头也累得够呛,只有苦笑着向小天说道。
“好吧,我也口渴了,那就休息一会好了。”这时小天也感到了有些疲倦,一路上的欢蹦乱跳也够他折腾的,慢慢没有了最初的欢快劲,老实的走到了爷爷身旁,抱起牛皮做的水囊“咕咚咕咚”的喝了起来。
正当二人在休息的时候,老头忽然听到一阵“咕噜噜”的响声,老头微微一笑后明知故问地问道:“咦,这是什么声音啊?”
“嘿嘿,爷爷,早上出门太过匆忙,忘记吃早饭了,这是我肚子饿的发慌在那闹情绪呢。”小天不好意思的抓了抓头回道。回话间,就看到爷爷从背包中拿出了两张芝麻大饼,递了一个在他手中。
“记着以后出门不要再毛毛躁躁的,多想想还有什么东西需要准备,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叫千金难买一回头,就是提醒要外出办事的人,多个心眼,考虑周全之后再走,记住了吗?”欧阳济借着此事教育了一下小天。
“知道了爷爷,以后我会注意的。这饼好香啊,真好吃。”小天边吃边说,不大工夫,一张大饼被他吃了个干干净净,还意犹未尽的舔了舔沾落在手上的芝麻粒,这才拍着肚皮一脸舒服的模样。
“吃好了就走吧,采药的地点离这还有不少距离呢,不过这一回你可不能再随便乱跑了,前面就要进入深山了,不多加小心的话可是会出危险的。”老头不放心的交代道。
“好的爷爷,我就跟在你后边,不会乱跑的。”小天是个懂事的孩子,这会兴奋劲也过了,自然会老实的听爷爷的话。
老头听后这才放心的松了口气,拉着孙子的手一步一步朝着深山中走去。
大衍山就是这片深山的名字,山体连绵起伏望不到边际,山岭相连,纵横交错。参天古树随处可见,枝叶茂密,郁郁葱葱,不时有溪水叮咚的流淌声自远处传来,微风一吹,树叶哗哗的摇摆着,令人心旷神怡。
据说大衍山的面积纵横何止是万里之遥,具体有多大谁也说不上来。听说在山的另一头还有着更为广阔无垠的森林,但那里是什么地方,叫个什么名字,也无人能够知晓。小天和爷爷居住的村子因为是挨在大衍山的边上,故而就叫做大衍村,是属于大周皇朝边境山脉的一座山村。全村上下也有着几百户人家,俗话说靠山吃山,村里的猎户就有好几十家,当然,采药贩药的也不在少数,但不管是猎户还是采药的,一般他们最多也就在离村最多百里的范围内活动,再远的地方就算是村里胆子再大的人,也不敢轻易踏进。
其中的原因并非是这些人胆小不敢进去冒险,而是因为曾经发生过的那件往事,使得大伙心有余悸,谁也不敢擅自踏入里面一步。住在大山边上的人都知道,越往深山里走,珍惜的药材也就越多,年份高价值自然就十分的客观.那些以打猎为生的猎户们,在深山中遇到各种稀奇珍贵的动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尽管如此,还是不敢有人越雷池半步,只敢在百里之内的范围里活动。
相传在大衍山的深山之中,会有不知名的恐怖存在,但凡迷失在里面或者是进入太过深远的话,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没有了下文。这不,从村子中传下来的祖训上就有一条,不许村民擅自深入大衍山中,否则后果自负。当然,曾经也有些胆大的村民尝试着深入其中,但是再也没有了回来的消息。
九年前,大衍村发生过一件轰动全村的大事。有个叫二狗的村民,一次进山砍柴,不知怎么回事,迷迷糊糊的走错了道,迷失在了深山之中,但是机缘巧合之下,却被他发现了一株年份不浅的野参王,拿回来后在当地卖了两百两的银子,一夜暴富,可羡慕死了不少的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下不仅是村里的年轻人蠢蠢欲动,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进入大衍山寻宝,更有甚者,还聘请其他地方的武师,护送之下进入山中采药,其中就有着那位走了****运的二狗,为了进深山寻宝,他还特意花了一百两纹银,请了十多位功夫好手护送其进入。
村中的长辈都出来进行劝阻,可惜收效甚微,没几个听得进去的,都说二狗不是进去了也没见出个什么意外,还得到了名贵的药材,大衍山中,从古至今就没几个人进去过,这么多年的沉淀,可想而知里面就如同是一座天然的大型宝库。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富贵险中求,他们就不相信运气会比二狗的差。
在一个个疯狂的发财梦中,无数的人闯入了大衍山的深处,不只是有着当地的村民,更多的还是外地慕名而来的人们。自消息传开后,前前后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波又一波的人群涌入了其中。然而最为令人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些进去的人们再也没有一个活着回来,全部石沉大海,自此再无音讯。
刚开始,人们还只是担心,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担心变成了恐惧,恐惧变成了绝望,所有人都知道在大衍山中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那段日子中,但凡是有家人进入山中的家庭,每天都会传出悲痛、凄惨的哭喊声来。
当时的小天不过才三岁多的年纪,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全村那哭天喊地,纸钱乱飞的场景,到了现在都让他记忆深刻,记得那时每晚他做梦都会在噩梦中惊醒过来,还是爷爷的安神汤才让他恢复了过来。
后来官府介入此事,进行了调查,粗略的统计了一下,光大衍村就有一百多村民进入了山中,也就是说,全村上下,几乎每个家庭中就有一个人失踪在了山里面。更令人惊恐的是,本村失踪的人口还在少数,那些闻讯进入的人们,多得简直是难以统计,在当时也算是一件震惊全国上下的大事。
事情发生后,官府颁布了严令,若非必要和安全的前提下,禁止一切人等进入大衍山百里外的区域,否则生死各安天命,一切后果概不理会。
随着时间的流逝,刻骨的教训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永久的伤痛。事情渐渐平息之后,大衍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人们的生活也安稳了下来,只是当年的事情再也没有一个人会去提起,这段惨事从此封存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