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小说 > 其他类型 > 寒星 > 第82章 从未听过的新鲜事

第82章 从未听过的新鲜事(1 / 1)

跨过小溪涧,星宇和阿林继续向最大的寨子走去。

明珠乡多山,延绵起伏的山,怪石嶙峋的山,睁眼看到的是山,抬头看到的是山,除了山还是山。

星宇看着一大片黑压压的大寨子叹息:“想不到山顶上居然还有这么平坦的地方,这地方足有十平方里吧?”

“金盘村和银芦村是全明珠乡最大的两个坝子,金盘寨和银芦寨也是我们明珠乡最大的两个寨子。值得一提的是金盘寨很穷,银芦寨富得冒油。”阿林给星宇介绍:“银芦寨是各族杂居,金盘寨是清一色的土著彝族,这里的个别老人不懂汉语。”

“我虽是南诏后裔,算是正宗的彝族,却不会说彝家土话。”星宇问阿林:“金盘村的领导也说彝家土话吧?”

“为了便于沟通,很多场合他们都说土话,但他们都通汉语的。”阿林道:“特别是年轻一代,基本都通汉语。就像刚才跟我对山歌的姑娘,说的汉语绝对字正腔圆。”

星宇:“这个我听到了。只要是进过学校的,无论成绩优劣,说口流利的汉语是不成问题的。林哥,你会说土话么?”

“我是澜沧江畔土生土长的正宗土著彝族,不会说土话岂不被人笑话?”阿林笑道:“你放心,我会慢慢教你些简单的土话,到了这里也好跟土家人交流。”

“是该学学土话,免得自己被人用土话骂了还在傻笑。”

“只要你肯学,土话也没什么难懂的。”

两人边说边走,不知不觉已进入金盘大寨子。

这里的整体生活环境确实要比明珠乡的其它几个村落要差些,就拿生活用水和柴火来说,就要比星宇的家乡艰难许多。

金盘寨的房舍也是参差不齐,富裕的人家住着做工精巧的四合院,而贫穷的人家却还住着茅草房。

有的人家连像样的大门也没有,仅用一块篾皮编成的篱笆挡在两道矮墙间,就算是大门了。

星宇叹道:“这里的贫富悬殊很大嘛。”

“是啊,富裕的那些人有的是做小生意的,有的是挖矿石的。”阿林点了点头:“还有的干脆到信用社贷款,再以高利贷的方式放给穷苦人,从中牟取暴利。”

“从信用社把款贷出来再放给穷苦人?”星宇还是头一次听到这样新鲜事,不解的问道:“难道穷苦人自己不会到信用社贷低息款用吗?偏要借高息款?”

“唉,你年纪太轻,有好多事你还不知道。”阿林深深叹了口气:“你以为信用社的贷款是那么好贷的?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一个个都是门缝里看人的势利小人。平常老百姓到信用社贷款,他们理都不理,今天说明天贷给你,明天又说后天贷给你,等你后天去的时候他们又说贷款已经放完了,等下批贷款来的时候再说。老百姓都是手头紧了才去贷款,可他们一拖再拖硬是不给你。难啊,老百姓想用信用社的一分钱,真是太难了。”

“既然贷款如此难贷,”星宇更不明白了:“那些放高利贷的人又是怎么从信用社贷出来的款呢?”

“你想啊,那些放高利贷的人肯定都是头脑灵活、心思活泛的人,他们今天请信用社的主任吃饭,明天请信用社的信贷员喝酒,一来二去就跟信用社的头头脑脑们混熟了。”阿林解释道:“他们要借大笔的款子,只需暗中给主任和信贷员送个红包便轻而易举的贷出来了。手续都不用你去办,他们全给你办好了。你直接去提款就行。即便不熟信用社的人也可以贷到款,只要你肯下血本、肯给他们送大红包。”

“俗话说‘逮狐狸用羊油作饵。’那些贪婪的狐狸吃了你送的羊油,自然也乐意为你效劳。反正钱又不是自己的,用国家的钱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何乐而不为呢?”

“真是目无法纪,”星宇越听越气愤:“难道就没有人管一管这些事?”

“有人管啊。”阿林道:“但信贷政策信用社里的人比你都懂,你根本钻不了他们的空子,要想跟他们办事,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钞票去打动他。一般普通百姓贷款的数目都很小,不划算给他们送红包,信贷社的工作人员便想尽办法刁难去贷款的普通百姓,明明保险柜里有钱,但他们不给你贷你也没辙。”

“尝尽了贷款苦头的老百姓只好调转方向,去跟私人借高息款,因为私人好说话,手续也没那么麻烦,只需立一个借据,在借据上签好欠款人姓名、加按手印就可以把钱拿走。只是,好多借了高息款的穷苦人都越来越穷,因为他们的血汗都被那些放高利贷的人给榨干了啊。”

星宇:“这么说来,高利贷的罪魁祸首就是信用社的那些吸血鬼了?”

阿林:“也不全是。有的是自己赚了钱后开始用自己的钱去赚更多的钱。这样来钱快,也不辛苦,只要你的手段够狠!”

星宇摇头叹息,默然不语。

这时,星宇和阿林经过一户只有一间茅草正屋的人家,院场上垃圾成堆、蒿草茂盛,只有通向堂屋正门的方向有一条没有长草的小路。从这小条路可以看出这间茅屋里还有人在居住着。

阿林指了指这间茅屋,对星宇说道:“这户人家就是因为借了高利贷才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星宇问:“人都跑了?”

“没全跑,还住着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阿林道:“两位老人的儿子和儿媳都拖儿带女的连夜外出躲债去了,至今杳无音讯。”

星宇:“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阿林摇了摇头:“债主每年都要带上打手上这里跟两个老人讨债,但年逾古稀的老人哪里有什么钱还他们啊?无奈之下,两位老人只好把包产田地和自留山林抵押给债主。后来村领导干预了这件事,债主才又把一小部分田地还给两个老人耕种。”

“年逾古稀的老人还要自己种田养活自己?”

“不然怎么办啊?人活着总是要吃饭的,政府也照顾不了那么多穷人,大部分衣食还得靠自己解决。唉,偏偏这两个老人就只有这么个独生儿子。”

“他们的儿子为什么要借高利贷?”

“听村里人说,老人的这个儿子倒也不是吃喝&嫖&赌借的高利贷,只因为那年媳妇难产需要住院,手头又没钱,万般无奈之下,求人借了高利贷。没成想一年后连本带息已是一万几。”

“你想想,他们每年才有两三千块收入,这样的家庭要去挣还一万几千块钱谈何容易?那得攒几年的收入?何况还有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唉,他们挣的那点儿钱,连还利息都不够啊。”

“当初借了多少?”

“听说是五千。月息五分啊,五千块的利息,一年下来比本子还高出了两千多。”

最新小说: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八零好福妻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谍海偷天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九零福运小俏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