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小说 > 历史军事 > 替明 > 644 马上听旨

644 马上听旨(1 / 1)

孙承宗所领的明军士卒,原本士气正低落得很,忽然望见有一支明军向他们汇合过来,而且当他们看到是洪承畴的旗号,也就是从他们这边抽调出去精锐士兵所组成的明军时,一个个不由得振作了起来。八〔一〔中??〈文w〕w]w?.]8)1)zw.

他们马上又现,身后像个拖油瓶一样托在后面的多尔衮军队,竟然在这个时候转身跑了,而且还是一蜂窝地跑,不讲建制,不讲行军队列,哗啦啦地如流水般往后跑。

他们这些普通士卒,并没有考虑太多,直观地就以为是多尔衮怕了城外明军太多而逃跑。如此一来,原本低落的士气经过这么两件事的振奋,顿时高昂了起来。

再说洪承畴这边,他刚到晋地便被日夜赶来的吴三桂追上。听到京师失陷的消息时便大吃一惊,他没有选择,马上领军勤王。

作为一名崇祯朝崛起的文官,还是一名一直领军剿匪,打建虏的文官,他并不太怕与建虏对战。特别是他的手下还是勤王军中的精锐,他有自信,就算打不过,想退走却是没问题的。

吴三桂几乎是嚷着冲进军营,很多人都知道了京师失陷,如果身为儒臣不去救驾,会被天下文人口诛笔伐骂死,这样的事情,洪承畴承担不起。

也因此,他便领着军队赶来勤王。没想到一路上没有碰到建虏大军,只有领近京师的几座城池换了建虏的旗号,关紧了城门只是防御而已。

他更没想到,到达京师的时候,竟然现了勤王军的存在。看样子,还在和京师的建虏对持。

洪承畴自然不用多加考虑,马上领兵过去,要合兵一处,共御强敌。

没多大功夫,两支明军便合到了一处。城头上的建虏也没任何反应,只是在城头看着而已。这让洪承畴有点好奇,不过当他看到孙承宗在城墙底下,而城头上,竟然站着崇祯皇帝时,他一切便明白了。

洪承畴马上低声命令身边的心腹大将吴自勉,让他带好军队,而后才转身驱马往城墙那边而去,脸显悲愤之意,大声哭喊道:“陛下,微臣来晚一步,罪该万死啊!”

说话间来到了孙承宗的身后站住,仰头注视着城头上披头散地崇祯皇帝,泪如雨下。

孙承宗见洪承畴也和自己一般心怀陛下,忠于大明,并没有去讨好建虏获取荣华富贵,心中不由得很欣慰。

不过此时此刻,并不是夸奖洪承畴的时候,他马上转回头,看着城头上的崇祯皇帝,哭喊道:“陛下,高起潜传旨要罪臣交出兵权,说此乃陛下的意思。罪臣不信,如今亲来面圣,只听陛下亲口所言!”

洪承畴听了有点吃惊,原来勤王军在这里,是有这样的内情。他心中虽想着,但表面还是和之前一样,并无变化。

崇祯皇帝在城头上看到洪承畴和孙承宗一般忠于自己,忠于大明,心中多少有点安慰。此时一听孙承宗所提之事,不由得大怒道:“京师失陷,就是高起潜这个阉人诈开了宫门,罪大恶极……”

正说着,忽然身后传来动静,他转身一看,只见自己的两个贵妃和几个子女身后都站着几名建虏,揪着他们的头,各有一把刀横在他们的脖子上。刚才的动静,就是他们惊恐下所出的声音。

崇祯皇帝自然明白这是建虏在要挟自己不要乱说话,他抬头望去,只见箭楼的窗户上站着奴酋皇太极,正一脸阴沉地看着自己。

全家落入建虏之手,之前要挟的话再次回响在崇祯皇帝的脑中。他明白,只要自己说错一句话,建虏就绝对不会给自己好日子过。

而自己要是按照建虏的意思,亲口劝降城外的孙承宗和洪承畴的话,怕是这城外的几万大军马上就要换旗易帜了。大明江山就会真正的断送在自己手中,断送在今日。

城头下,孙承宗气得脸色通红,他没想到高起潜这个阉人竟然先投靠建虏,再为虎作伥去诈开宫门,以至于君主受辱。

不过此时他也没空去和那阉人计较,崇祯皇帝突然收声转头,他自然明白是建虏在出什么幺蛾子,很可能是威胁陛下。可自己为人臣子,却不方便说什么,只能静待陛下再说话。

城头上,崇祯皇帝面无表情,缓缓地转回头,看着底下的两人,用没有生气的语调问道:“孙承宗,洪承畴,你们两人可还认朕这个大明皇帝,听朕的旨意?”

谁也不知道崇祯皇帝接下来会说什么,眼下如此直截了当地问,这答复的份量就重了。因为不管接下来崇祯皇帝说什么,只要说听他话,那自然就要去做了,哪怕是就地降了建虏,也是要做的。

这其中的关键,孙承宗自然明白,不过他没有犹豫,当即在马背上一躬身道:“陛下在罪臣心目中自然是大明皇帝,而罪臣乃是大明臣子,自然是要听的。”

洪承畴听见,在稍微犹豫了一下后,等到孙承宗说完之后,也跟着差不多的意思做了表态。

京师城内,一骑快马从西门疾驰向北门,显然是有要事要飞报那边的皇太极。在他的身后,隐约可见有两人跟在后面,不用说就是多尔衮所派,绕道西门进城的亲卫和信使了。

北门城头上,崇祯皇帝得到答复后,神态顿时变得肃穆,腰板不自觉也挺直了。他转身看看箭楼里的皇太极,脸上呼入出现一丝嘲讽之意,然后就又马上转回身,看着城下两人道:“孙承宗、洪承畴马上听旨……”

箭楼里,皇太极看到崇祯皇帝的表情,眉头不由得一皱,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感觉那位年轻的明国皇帝要做一些意料外的事情。如果是劝降,那就应该不会额外要求在马背上听旨吧?

就在此时,城头上响起了崇祯皇帝慷锵有力,语略快的声音:“大明立朝两百六十余年中,天子守国门,无投降、逃跑之君;太祖驱除鞑虏,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朕虽无能守不住国门,却能死社稷,不会让大明重陷鞑虏之手。朕最后一道旨意,即令卿等拥原唐王朱聿键为大明皇帝,驱除鞑虏,还我大明江山……”

(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明》 大唐十二皇子李简 重生之民国元帅 穿成反派早亡妻 佳偶天成 大唐之混世皇子 回到三国当皇上 持久严射 秦时之大秦护道者 大唐开局我爹要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