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打四川失利,被豪格打成了猪头,如今怕是又把算盘打到了摇摇欲坠的大明身上,想着谁好欺负便欺负谁。
于是芊芊立刻派遣秦翼明带领广西的主力明军去往田州方向,以防让天浪遭遇腹背受敌的局面。
却是秦翼明的队伍刚派出三天,另一系列更为震惊的消息出现了。
今日的朝堂上分外安静,就像即将迎来暴风雨一般压抑着令人无法喘息的氛围,仿佛是觉着对芊芊的惊吓还不够,刚刚又有一份战报,说清军恭顺王孔有德已经作为尼堪的先头部队,在明军防守最薄弱的洞庭湖以西地区,连续击垮了侯性的守军,先后占领常德府、辰州府,并一路南下,掠过广西的西北门户全州,直逼桂林城而来。
只有芊芊清楚洪有德的为人,他是要对天浪还以颜色呀,如同天浪亲征湖广的手法如出一辙,来报复天浪对他的打击。
此外,处在全州城正东方向的尼堪大军主力,距离全州也只有两日的路程,而广西的正东方武冈至全州的守军,看来也根本无法阻止住尼堪的大军了。
如果这些坏消息都压不垮她一个弱女子的羸弱身躯,那么还有济尔哈朗攻破广州城的消息,并且济尔哈朗已经直扑肇庆,先不说那一路清军对桂林城的威胁,苏芊芊心里更担心的是天浪的人还在肇庆,毕竟朝中所获悉的情报告诉人们,天浪是在肇庆的,那么他将马上面临济尔哈朗的包围。
朝堂上的气氛很压抑,甄唔知郝百尺那样的言官已经蠢蠢欲动,向芊芊谏言尽快撤离柳州城,去追秦翼明的大军,他们也可以看得出来,至少孙可望和尼堪济尔哈朗三支敌军之间,孙可望无疑还是最好对付的。
只是那些摇摆不定的大臣几乎都被天浪拉去肇庆了,如今朝堂上剩下的文武官员们,大多都是硬骨头的好战分子,文官以瞿式耜为首,武将以堵胤锡为首,都是绝不赞同撤离桂林的。
是以甄无知的谏言只刚开了个头,便被瞿式耜骂了个狗血淋头。
过了半晌,郝百尺才终于下定决心硬着头皮走了出来,“皇后殿下,微臣身为言官,为大明为江山社稷谋,纵然被人耻笑,有些话也还是要说。”
芊芊听天浪提起过这两位,知道他们曾在北镇抚司的召狱内被关压了小一年,因天浪在立后的问题上需要两个枪手在朝堂上喷一喷,尤其是挽起袖子去对骂何腾蛟与瞿式耜的勇气不是谁都有的,这才又将他二人释放复职。
未料竟是世事弄人,枪靶子之一的何腾蛟已经牺牲了,已为忠烈,而枪手却活着,还在朝堂散布着亡国的论调。
“郝卿家有什么话就说吧,本宫和诸位卿家也想多听一听不同意见。”芊芊坐在上首,声音淡然,郝百尺觉着还挺舒服,他和甄唔知都清楚皇后娘娘与瞿式耜何腾蛟之间的梁子。
按他们的思维逻辑和惯用手法,但凡瞿式耜支持的事情,皇后是一定会唱反调的,这便是党争嘛,之一你说东的事情,我一定会往西。
而他们自从在马吉翔那件事上栽了天大的跟头以后,势必是想要抱皇上的大腿的。
皇上又是个宠妻狂魔,那么他们支持皇后,便等同于抱皇上的大腿,皇后一直没有表态,看气氛已经是对瞿式耜大放厥词不喜了,甄唔知哪还能浪费这样的机会?
他便咸咸走出朝班,对皇后翩翩一礼,而后自居铿锵道:“微臣不懂兵法,也知道我大明男儿守土有责,只是时局多揣,湖广、江西、广东战局纷乱,这样浩大的战场微臣此生都没有见过。
而至于桂林和柳州所面临的局势则更为凶险,孙可望、尼堪还有济尔哈朗在云南、湖广和广东三个方面对我们形成了碾压之势啊,而我广西军的主力三日前已随秦翼明去了田州。
柳州城根本无兵啊,桂林城的于元烨又不听从皇后娘娘的指挥,目前我柳州的兵力也只有陈友龙的京卫军和堵胤锡堵大人的一点兵马,再就是瞿大人麾下的焦琏将军的数千人。
可就凭这些兵马,我们如何能守得住柳州城?更何况尼堪已经派遣了孔有德作为先锋,绕路直取桂林,这便是生怕皇上率军回援呀,因此微臣以为,敌人不愿意让我们做的事,我们就偏要去做!”
“放你的狗屁!”郝百尺刚说完,瞿式耜又蹦了起来,指着他便破口大骂,“敌人不想让我们逃跑是为了把我们包围而后杀掉,照郝御史的逻辑,敌人要杀我们,我们就更应该同他们战斗到底才是!逃?往哪儿逃?我们大明还有多少土地可供朝堂上的士大夫们拱手让于敌手?”
瞿式耜显然动了真火,他环视了一圈,群臣也都正在看着他和郝百尺二人,瞿式耜把心一横,没有理会龙椅上的芊芊,而是向北一拱手,说了句,“谁要撤退他自己撤退,我瞿式耜势必要与柳州共存亡,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瞿式耜针对芊芊的态度,让小辣椒也很气闷,朝堂上议论这样的大事,他都能无视自己,这已经是最大的不尊重了,可芊芊也知道轻重缓急的,当前情况,完全不是自己和瞿式耜掰手腕,解决私人恩怨的时机。
芊芊嘴角先是横了瞿式耜一眼,而后又凛冽地看向郝百尺,虽然郝百尺看不到她的眼神,但头皮也隐隐感觉到一丝凉意。
“郝御史说的没错,瞿阁部说的也没错。”芊芊终于开口,却摆出一副模棱两可的立场,不过安抚了两方几句后,话锋又突然一转,“瞿阁部要与柳州共存亡,而柳州更是本宫不想也绝不能放弃的。
不久前刚得的的战报大家都知道了,衡州丢了,而大家应该也知道,衡州便是本宫的家乡,因此本宫不想让柳州变成第二个衡州,本宫有一句话,算是源自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人生经历的名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末龚自珍的这句名言,大明的朝臣们肯定是没听说过的,他们也无闲情雅致去赞赏这句名言的艺术性,只在其中看到了大明皇后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