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小说 > 玄幻魔法 > 败笔作 > 第16章 道人言仙路

第16章 道人言仙路(1 / 1)

<>常言道,山高峰绝顶,阾山上有座山峰位于最东面,顶峰有座座坟墓,这里是历来阾山仙门死去人的埋骨所,其中有自然生老病死的人,有言是羽化之人,有伤而死之人。

阾山典籍记载,历任掌教都是羽化而亡,至于是否成仙不知,墓中埋有他们生前信物,或佩剑,或衣服。

典籍中说,阾山仙门存在已超过万年,但山上墓地仅仅有千年,所以人数不多,更何况阾山与世隔绝,无缘之人是不会成为仙门中一员的,再加上世上人以为阾山为邪山,更加不会来此。

人为成仙,必历经劫难,人上人便是仙,何为人上人?便是世人头顶那片天上的人。

书中记载,这万年来,阾山从不曾有人亲眼目睹过成仙之人,至于那羽化飞升,又有谁人知晓是真还是假呢?

阾山祖师临终前曾告知弟子:“修仙之人,本就断情断爱断凡尘,至于那死后的,也就无所谓了,我死后,随便寻得一处荒野地界就行了。”

阾山祖师葬在东峰之上,这里,是天下最高的山,这里是最高山的最高峰,人人修道为升天,弟子们心中所想,也许就是,这里离天上最近,生前师父不见天,死后要让师父离天最近。

阾山墓地奇乱,荒野之间,杂草丛生,却不曾生过一木,即便是那矮树苗也不曾有过。

曾经阾山也有过专门为这墓地清扫的人,只是日渐久远,加上归去的人越来越多,这墓地便渐渐荒了,毕竟死人墓不仅仅埋死人,更是让活人留个念想,那死去的人,也只能被渐渐忘却,自然也就荒了。

阾山上已经有很久不曾死过人了,今年,这是第一个,却不会是最后一个。

那日风云捘动,阾山之上如长虹般飞去一人,手持镇妖宝剑,身披白衫道袍,满头发丝皆白,阾山弟子相继望去。

一百八十年前,那人为盘踞世上一帝皇,一百八十年后,那人为阾山仙门辈分最高的祖师,当初为天下,他曾拱手送上江山,如今为黎民,他只身持剑战妖圣。

五十四年前,阾山出了一位最有望成仙的人,他为阾山辈分最高,年龄最大,人说已经达到二百一十多寿龄。

仙法可增寿,但有望活过一百六十多已经是极限,传闻天地同寿只有仙人,即便是阾山历代最为杰出之人,能过此寿龄的也寥寥无几。

仙法不可驻颜,这是天命,不可违,世上人一旦过了百,无论什么仙丹妙药都只能是皱纹遍布满脸沟壑如山涧沟渠。

那日,阾山闭关十年而出的祖师出关,那个时候,这位祖师的师兄刚刚传位阾山掌教于一爱穿青袍的小道士,一日出关,世上熟人竞相离去,自那时起,本就喜好沉默的师祖便不曾再开过口。

阾山因仅存有这一人长辈,那日他出关全部门人前来相接,只见一白发面貌中年之人出门而来,仙风道骨二字随口而出,仿佛天生为此人而生一般。

门中秘书记载,容颜逆转,只有仙人身上才会出现,阾山满门以为,他,便是快要成仙的天人了。

阾山有五位修为最高,年龄最大,辈分如今已经最高的人,一位是长年青衣道袍清瘦老人,道号青云,现今阾山掌教,执掌阾山数十年,修清苦道,至今从未有人见过他出手。

青云老道身旁站着一位粗布衣,头发四散中年人,拄着一只拐杖,单腿站立,人说他入门时便已经如此,但因何所断却无人知,只知道他生平爱酒,世间之酒闻上一闻便知其味,晓其名,只是他爱酒却从不喝酒,喜好独自一人在山间洞中居住,他叫吴云,是阾山二师父,也是二长老,一身修为亦不可测,应该仅次于青云老道。

另有一老妇,佝偻腰身,眼神却清冽,身着淡蓝色绸缎,手中一浮尘弯弯搭在地面,阾山上人只知她姓范,即便是这两位师兄都不曾知晓她的全名,阾山上鲜有女子,而她,是上任掌教亲自从山下寻得,听闻是掌教一后人,在俗世漂泊,被掌教寻得,本想传些本事安置在一处,却发现资质极高,便带到山上。

她寡言少语,正和大多数人一样。年轻时容貌柔美,相传掌教青云曾落败于她之手,她无论看谁眼中都犹如平静的湖底,只有望向青云时,才会有些许温柔。

阾山还有一人,名叫姬胥,是上任掌教二师弟临死前一年从世间寻得,听闻数千年以前,姬姓是帝王之家,世间千千万人,也只有那一家姓姬,也只有一人敢姓姬。

史书记载,一日帝王出征,邻近敌国,偶遇一山,怪石嶙峋,那帝王便从中搬出一块奇怪石头,后经铸剑师手铸成一把神剑,铸剑师称,那块石头是特殊金属,他不曾见过,经过敲打发现可以铸成形,又值当时战事不断,铸剑师便铸成一剑,意欲旗开得胜,却发现此剑有灵,送入宫中呈给帝王。

自从得到这把剑以后,不仅这位喜爱亲征的皇帝战无不胜,就连国家的军队也披荆斩棘,直至统一了整片土地,西至山,东至海,南至河,北至沟。

如今看来,只怕所有国家都囊括在内,事后帝王封禅,认为此剑功劳巨大,又跟随自己征战多年,命人亲铸一剑阁,把它放入其中,赐名姬胥,视为兄弟。

事后想到那位铸剑师,当皇帝命人带着金钱万去看望时,才发现他已经故去数年。

多年以后,皇帝挎着腰中宝剑再次登临寻到那块石头的地界时,却发现当初的那片山已经没了,入眼的是望不尽的平原,当地人曾告诉他们说:“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都不曾见过这里有山。”事后,史书中列为奇事,视为天赐,命为天命。

多年后,当皇帝再次拔出这把剑时,剑身仍旧硕硕闪光,多年征战,就连印记都不曾在剑上留下。

此日,皇帝归西,剑阁当晚崩塌,人们清晰的看见,一道寒芒往西疾驰而去,从那以后,世间再无姬胥神剑。

姬胥被带到阾山时浑身便如一把剑,一生不曾收徒的掌教二师弟被人称吝啬不已,手中剑使的出神入化却谁都不愿教,直到寿命将尽带回一徒弟。

一年后,阾山二长老去世,临死前告诉姬胥:“今年你七岁,在你剑术大成之日,闭关三十载,洞中观天下剑,不到三十年不得持剑不得出剑,山后是我居住的地方,虽然僻远,可也清静,其中放着我多年来收集的剑法,我寿命到了,是教不了你了,你天资聪颖,若是听得我言,日后,必成大器。”弥留之际,他把跟了他百年的宝剑“折锋”赠予两只手撑着剑都费劲的姬胥。

自那日起,他们三人便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名义上的四师弟,刚开始二十多年还时常听到二师叔那里传来嘈杂练剑声,后来便逐渐消失,那片地界谁人也不能去,这是自上任掌教临死前告知他们三人的,是命令,也是禁锢,更是他对自己二师弟的一个承诺。

上任掌教那一辈人数众多,可,能成大器的却没有几个,掌教二师弟剑法卓越却不绝顶非凡,掌教虽修为稳步增长却仍旧只能活那些岁月,大多数人刚至百年寿命便终止,掌教在二师弟死后三年也寿终正寝。

阾山上任掌教一生只收了两位徒弟和教导了一位后人,范姓女子虽跟随学艺,却不曾有过拜师礼,因为她本身就是掌教后人,青云道人和吴云仍旧称她为师妹。

阾山人数不多,也只有这一代掌教收了不少弟子,已经有一百多人,全部入门就生活在阾山峰顶。

“二师弟,小师妹,三师叔修为已然不是我们三人所能猜测的,此生我见过的,也只有三师叔修为最高,而且高的不是一点,即便如此,三师叔仍旧折与万妖林中,只怕那妖已然成圣。”青云道人不免担忧的说,这些年来,他俩早已习惯与称呼她为小师妹,即便最小的已经不是她。

“这世间,只怕浩劫来了,不成想,那满嘴胡言的算命的竟言语成真。”范姓女子摇了摇手中浮尘,只见她身前一块新墓前原本无字的墓碑上出现了一行字:阾山三师叔。

青云道人扫了一眼墓碑上的字,开口说:“何必呢,师妹,三师叔已经离去了,添不添字已然无所谓,师父临终前说,碑上刻字是难忘,我辈修道修的不就是那长生天长生寿,能放下,岂不是更好?”说完青云道人转向身旁的吴云,问:“师弟~”

话音未落,吴云便已经转身,一只手拄着拐杖,头也不回的说了句:“师兄以为如何便如何,师弟先行回去了。”

青云道人摇了摇头,看着墓碑说:“都说二师弟无情,其实就属他最为念情了,只怕三师叔一走二师弟又要难过不少天。”

“师妹,你认为那妖圣实力如何?”青云道人看着西边,刚才的一幕还历历在目。

“最近我翻了翻山上不少典籍,书中说,人极为仙,妖极为圣,妖圣一出可号令群妖,以三师叔的修为都逃不掉,更何况我们三个,妖圣一出,可它却只出了万妖林便不再追~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隐秘?”范姓女子看着青云道人,眼中疑虑不解。

青云道人思索片刻不曾理出来头绪便不再想,他想说的本就不是这个。

“人间浩劫,阾山岂能袖手旁观啊,师妹,阾山开山,弟子下山除妖如何?”

“一切,依师兄所言即可。”

这一日,阾山千年不散的云雾散去,山上一片祥和景象印入人眼,一道道宏大声音传遍天地:“天下浩劫将至,阾山开山收徒,天下人皆可前来。”

云中百道身形落在山脚,个个手持宝剑,身穿云白衣衫,一道身影闪过,便已至数里之外,那个方向,是西边无尽山方向。

阾山山上,垂下一浮梯,说是谁能接此爬到山上,就算通过阾山考验,成为门中弟子。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战神狼王于枫 望门庶女(全本) 刘玥甄六兮寅肃_ 凤九儿战倾城 宋倾城郁庭川 与君AA 永恒武道 名门嫡姝 至尊仙道 慕安安宗政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