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读书人尤其到了明、清二朝,给人一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感觉,代表人物就是范进、孔乙己,把他们看成孔子的徒子徒孙,连带把孔子也想象成这样一种人物,其实这是‘八股取士’对士人的一种毒害。
孔子本人身材伟岸,肌肉发达,孔武有力的成语就源于孔子。
《史记》上面记载他身高九尺六寸,别人管他叫“长人”,以奇异的眼光看他。过去的尺与现在不一样,也不知道怎么算的,总而言之他很高大。
他的父亲就是一位勇猛的武士,这其中有一部分遗传的因素。
孔子教学从来不讲什么八股,儒家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礼(礼节,相当于德育),“不知礼,无以立”。
乐(音乐)
射(射箭)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文学)
数(数学)
主要教授这六门功课,射箭和驾驭马车属于武术体育项目,除此以外还有音乐
…!看正,|版章s/节e上kv酷!匠'网}
课,数学课。
其中孔子对音乐的迷恋,三月不知肉味。
可见不是读什么死书。
能作诗会填词,能作歌曲,通晓历史,这不成了现代版的高晓松?
可是孔子还能武,精通骑射,这点高晓松可没法比。
儒家一开始的学习内容很宽泛,与现在也差不多。(那时还没有物理化学生物课)
六门必考科目到了后世却被阉割,后世的当权者重文轻武,害怕武将,把射、御,练武这两项给拿掉了。
又重农抑商,把数学拿掉了。
音乐也排除在考试范围。(这种事交给乐坊就得了,读书人学什么音乐?简直是浪费)。
只剩下礼、书。
后来礼也取消了,不同的朝代礼节礼器也不同。原来无论君臣大家论事都坐着,坐而论道。当然不是坐在椅子上,(那个时候还没有椅子),而是席地而座,战国时的坐法屁股坐在脚跟上,坐姿象现在的日韩,也有盘腿而座的;秦汉一直到三国也还是坐着;到隋、唐朝,渐渐坐在椅子上,大臣要表示尊敬,就从椅子上站起来;五代十国时宰相上朝还是有座位的,宋朝赵匡胤就给搬了;到了清朝满人自称奴才,汉人称臣(因为还没有做奴才的资格),上朝必三跪九叩,三呼万岁。军机处办政事皇上口授,军机大臣跪着写,知识分子的尊严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科举在唐宋还比较开明,除了儒家经典还考诗赋,到了明朝朱元璋大笔一挥,只能考八股。
他要的不是人才,而是洗了脑的糊涂蛋,臣子越糊涂,他的屁股越坐得稳。
照他设定的方案考试,聪明的人也会变傻子。
清朝不但继承他这一套,还搞文字狱,这样做诗写小说也不太敢了,因为一不小心就会犯忌,抄家灭族。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本来是一句好诗,可是变态的君主认为有个清字,是在影射朝廷,拉出去砍了。
不能做诗词,又不能写曲写小说,怎么办?只能考究,比方说“回字有四种写法”
一来二去把读书人都弄傻了,出一堆孔乙己不足为奇。
后世的平民百姓那知道其中的猫腻,这股怨气就怪到孔夫子和儒家的头上。
(二)
众人印象中儒家多迂腐,不知变通。其实这是宋明‘理学’害的。
真实的孔子一点也不迂。
管仲与召忽一起辅佐公子纠(公子小白的哥哥)与公子小白(齐恒公)争位,最后哥哥干不过弟弟被杀了,召忽追随公子纠自杀‘死节’,而管仲却投降了,这在士人看来是大义不道。
后来管仲在齐国施政,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化私娼为公妓,开国营妓院,做了一些不合常理的事,子路问孔子如何看待这个人?
‘万恶淫为首’,这在儒家看来大逆不道。
孔子却说:恒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齐恒公之所以成就霸业,全靠管仲的治理,天下归心,最直接受惠的是百姓。
管仲尊王攘夷,立下不朽功业,如果我们都象召忽一样贪求虚名,动不动就自杀,那岂不是麻木不仁?
他的话翻译过来,可以说是深明大义。
一句话:做大事,不拘小节。
孔子是个通达之人,看人看大节,不纠缠于细枝末节。
(三)
孔子给人的印象似乎一贯老好人,不杀生。孔子讲仁,但不是没有脾气,不是佛教不杀生。
他56岁时担任鲁国大司寇,参预国家大事,把扰乱鲁国政事的大夫少正卯给杀了,暴尸三日,三个月内鲁国大治,路不拾遗。
孔子并不是一味仁慈,而是一个宽严有度的人。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就是指社会上那种不分是非、不愿得罪人的老好人。
子贡问孔子:乡里的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样?
孔子:不行啊。
子贡又问:乡里的人都憎恶他,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道:也不行,最好是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而乡里的坏人都憎恶他。
孔子的回答是不是很风趣?
孔子虽然仁慈,但也是有个性的。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