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90年,周王郝二十五年。
秦国继续进攻魏国河东地区,秦昭襄王为确保断绝魏军对河东之地可能的支援,前往宜阳会见了东周君与韩国成阳君。秦国与韩国、东周国达成协议:东周、韩国不向魏军借道。
秦、赵约而伐魏,魏昭王十分担忧,芒卯献计,而令魏昭王亲自渡过漳水前往邯郸去朝见赵惠文王,请求赵国予以支援,并献葛孽(肥乡县)、阴成(葛孽附近)作为赵惠文王的养邑。魏昭王从之,赵国于是勉为其难的收下了魏国所献土地,并派赵梁率军与魏国一起攻打韩国,至鲁关而返。
魏国河东之患并无稍减,秦相穰侯亦亲率军队加紧进攻河东。
齐国进攻宋国,燕国令张魁率两万甲士自备粮草而助齐攻宋。齐国怀疑燕国的用心,于是苏秦建议齐湣王随便找个借口杀了燕将张魁来试探燕国的反应,齐湣王从之而杀张魁。
燕昭王闻齐湣王杀燕将,泣数行而下,召有司而告之道:“余兴事而齐杀我使,请现在就举兵以攻齐也。”
有司受命,前去准备。凡繇进见,劝谏燕昭王道:“正因为君侯是为贤主,因此臣愿侍奉君侯。现在君侯所为非贤主应为,愿辞不为臣。”
燕昭王道:“这是为什么啊?”
凡繇回道:“当年齐国入侵我国,先君因此而弃群臣也。君侯忍辱负重而侍奉齐国的原因,是力量不足啊。现在只是张魁被齐王所杀而君侯就想进攻齐国,以泄私愤,这是把张魁看得比先君更重要啊。”
燕昭王叹气道:“是啊。”
凡繇道:“请君侯立即止兵。”
燕昭王道:“止兵可也,只是止兵之后又将如何呢??”
凡繇回道:“请君侯穿着丧服离开宫殿到郊外去居住,迎接张魁灵柩,以安定人心。再遣使到齐国去向齐王赔罪,让使者转告齐王道:‘此尽寡人之罪也。大王贤主也,岂尽杀诸侯之使者哉?然而燕之使者独死,此弊邑之择人不谨也。愿得变更请罪。’”燕国使者至齐国。齐湣王正在举办宴会,参加宴会的近臣、官员、侍从很多,于是齐湣王命令燕国使臣在此时进来禀告。燕国使臣禀告说燕王非常恐惧,已经搬出宫殿,住在郊区茅草屋中向齐国赔罪,并特意遣使前来请罪。燕国使臣说完后,齐湣王又让他重复一遍,以此来向近臣、官员、侍从夸耀。燕国使者于是又低声下气的重复了数遍,直到齐湣王觉得羞辱燕国已经没趣了,便派了位小臣作为使者去燕国,让燕昭王搬回宫室居住,以示齐国的大度。
苏秦自齐献书于燕昭王道:“臣此次来齐,本来就知道有人会在燕国向君侯进臣之谗言,所以临行前臣献书于君侯道:‘如果将来臣在齐国得到了信任,燕国的士大夫们就再也不会信任臣;如果臣未能在齐国取得信任,他们又会看不起臣;如果臣受到重用,他们便会怨恨臣;齐国对燕有什么不友好的地方,他们又会归罪于臣;若是天下诸侯不进攻齐国,他们又将说臣一心为齐国打算;若是天下诸侯进攻齐国,他们却会和齐国一起抛弃臣。臣之处境实如累卵。’当时君侯告诉臣:‘吾一定不会听信那些闲言谗语,吾将会毫不动摇地信任你。去燕之齐可也,期于成事而已。最理想的是你可以得到齐国的重用;其次也可以不被齐国怀疑;即使遇到最糟糕的情况,你也可以保住性命去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自从臣受命出使齐国,至今已有五年了。其间,齐国多次发兵侵地,但都从未曾图谋过燕国。齐赵两国的邦交,时好时坏,时分时合。燕国不是联合齐国图谋赵国,就是与赵国联合图谋齐国。然而齐国依旧信任燕国,以至齐国北部靠近燕国的边境不设防线,将理应用在那里的军队拿去了别的地方。近几年以来君侯听信田伐、縿去疾的话,准备进攻齐国,而使齐国大为戒备而不信任燕国。如今,君侯又派盛庆告诉臣:‘吾要任用合吾心意的人在齐国工作。'如果君侯真有这样合适的人选,那臣请为君侯辅佐他。如果君侯只是想要罢免臣而专任那个所谓合意的人,那么请让臣回国后解除职务。到那时如果臣能再见一面君侯,臣也就死而无憾了。”
齐伐宋,宋不支,以淮北之地与齐讲和。齐湣王令将赵信领兵前去接收,赵信趁机入楚界勒索楚地,楚国边将以其无礼而击之。齐湣王见楚国反应激烈,认为不宜得罪于楚,遂诛赵信来向楚国赔罪。于是齐、楚又恢复平静。
说明:
齐国此次对燕国将领动手,多处都有记载,看来应当属实。但其行事动机十分令人费解,故此处笔者将此事写成苏秦为向齐国交的投名状。请大家注意这仅仅为笔者臆想!燕国与秦国的盟好,从秦惠文王时期就开始了,这两国关系破裂还得再等一段时期。现在齐国与秦国交好,互相无利益冲突;燕国作为齐国的附庸,自带干粮出兵帮齐国拓地。怎么看齐湣王都不应该对燕国动手!否则,燕昭王一旦控制不住,虽然不能把齐国怎么样,但是恶心一下齐国,也是可以的。一旦时间拖延,国际形势变化会怎样,谁也不知道。这对齐国想要吞并宋国就显得极为不利了。按《战国纵横家书》所言是燕、赵、魏合谋图齐,赵国突然改变立场将此事报告与齐国,所以齐国杀张魁泄愤。但笔者以为此言不确,魏国半壁江山都将不存在了,它哪来精力及实力图谋齐国。现在吹嘘的如何如何厉害的赵国去吞并一个小小的中山都费了多大的劲啊,魏国何德何能敢图谋齐国?最多也就是恶心一下齐国,但它已经做过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