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95年,周王郝二十年。
赵国将乱,魏义、椻长鼓动中山王尚叛赵,中山王尚从之,为赵所察。中山遂灭,赵迁其王于肤施,并其地为赵国郡县。
赵与秦、燕、宋盟绝,仇赫自宋归。赵怨楼缓在秦为相不能劝秦听赵之愿,使仇赫前往秦国请免楼缓相位。仇赫将行,其客宋突对仇赫道:“楼缓深知赵国之事,故秦王用之。今公欲使秦王免楼缓之位,若秦王不听,楼缓必怨公。公不如到秦后先私下拜见楼缓,对他说:‘请无急秦王’,然后再对秦王任免相位之事满不在乎。这样,秦国如果不免楼缓相位,则楼缓将感激公;秦国如果任用魏冉,则楼缓也不会怨恨公,而且魏冉也将感激公。”于是仇赫之秦按其言而行。
秦昭襄王自汉中召回国尉司马错问政,司马错建议秦齐联合共有天下,于是秦派使入齐盟和,而废楼缓相位,任命魏冉为相。
燕国兵败于齐,经秦国调和,及燕国认怂,齐国自燕退兵。薛文见宋国突袭滕国,威胁到薛地安全,因而欲残宋保薛。
赵武灵王迁中山王尚于肤施后,带领赵惠文王、公子章及一批朝臣到沙丘宫(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境内)游玩。赵武灵王、赵惠文王、公子章等人皆分宫而住。
邯郸,李兑对公子成道:“公子章见父有过而不劝,不孝;见国有乱而不止,不忠。不忠不孝之人不足以立于朝。今强敌环伺,愿公叔早做决断!”
公子成道:“将何解?”
李兑道:“杀!”
公子成道:“没有其他选择了?”
李兑道:“公子章,贪生怕死之人,其必不敢自裁谢罪,故唯公叔能死之。主父所为在于公子章尚在。若公子章已亡,王位则必为大王所继,如此主父必将改其政。”公子成听其言,便指挥所掌军队随时待命。
沙丘,田不礼对公子章道:“大王知父之所欲而不从,不孝;知国将乱而不去位,盛欲。如此之人不足领国。今强敌环伺,望公子速做决断!”
公子章道:“如何做?”
田不礼道:“杀!”
公子章道:“以臣弑君,不妥!”
田不礼道:“非是以臣弑君,而是以父诛子!”
公子章不甘地问道:“别无选择?”
田不礼沉默良久道:“君其自裁!”
公子章喟然叹道:“手足相残一至于斯乎?”
于是公子章矫诏召赵惠文王,肥义先入赵武灵王宫查探实情,公子章杀之,并发兵攻打赵惠文王宫。若非主父有意,公子章安能在主父宫中杀肥义?高信率部护赵惠文王,与公子章战,赵武灵王居与附近宫中,坐视两子相斗。等到公子成与李兑自邯郸起四邑之兵前来救难,已过数日。后公子章兵败,逃往赵武灵王所在的宫殿,赵武灵王开宫门纳之,成、兑因围主父宫。不得已,公子章自杀。公子成、李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于是不解围退兵,并对赵武灵王宫中之人下令道:‘后出者夷’,于是宫中之人全部跑出来了。赵武灵王混在人群中想要跑出来,却被人认出来驱赶回宫中。宫中乏食,赵武灵王只得爬树掏鸟窝找点吃的。如此经三月余而饿死于沙丘宫。在确定赵武灵王身死后,赵国乃发丧赴诸侯。在此事发生期间,秦取肤施,齐、燕集兵于边境。赵武灵王死后,赵国很多能臣纷纷出奔外国避难,赵国国势为之大挫。
为示齐以诚意,隔离楚国与韩、魏关系,秦昭襄王使国尉司马错进攻魏国襄城(今襄城县)。司马错顺利攻下襄城,因此将余粮五万石予楚,改善双方关系。
忠臣是有两种的:一种忠于国家;一种忠于国主。像管仲临终前所批评的那三位齐桓公的奸臣易牙、竖刁、开方,其实在他们未引发叛乱前是不能说他们是奸臣的。他们的行为只不过忠于的是君主本身,而非君主所代表的国家而已。在此次沙丘政变中,便是两种不同效忠的忠臣之间的内斗,结果就是先忠于私人,再忠于国家的这批人在伦理上陷入了及其尴尬的境地。赵武灵王本身是希望赵国强盛的,但是他的做法却会大幅削弱赵国的国力,所以忠于他个人的这部分忠臣无法采取行动。他们支持赵武灵王吧,这会削弱赵国国力;不支持赵武灵王吧,又与自己效忠赵武灵王的目的相违背。如此大概才是赵武灵王最后失败的根本原因吧。
有人认为鄙人关于赵武灵王的行为构想为臆想。但是在这一系列事情中,赵武灵王的行为本身就只得怀疑:废韩女而不废其子,废太子而不废其兵权;立幼王时而不立即确立其竞争者名分。并且公子章还在主父宫中杀了重臣肥义!这一系列行为难道不值得怀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