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小说 > 其他类型 > 逆袭的影帝 > 正文 240、投资一

正文 240、投资一(1 / 1)

“也就这几天,他们催过好几次了,我寻思把这边的工作做完,现在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宣传和上映这些事情了。”张一谋平静道。

张未平抓住张一谋的手道:“你放心去吧,今天我给你一个保证,从现在开始我也不拍电影了,谁的电影也不拍,就等你回来。”

张一谋也有些动情,连连点头道:“好、好。”

李明扬看着两人真情流露,想着后来两人不合打的热火朝天,还真是一对欢喜冤家。真是世事无常啊。

离开了张一谋的工作室,在回公司的路上,赵大定一边开车一边道:“刚才的片子太过瘾了,国师不愧是国师,拍出的电影就是国际水平。”

看来赵大宝还不知道这一版是李明扬剪辑的,李明扬也不说破,只道:“张一谋的确功力深厚,而且有自己的美学追求,很值得我们学习。”

“你说这部影片能得奥斯卡吗?如果能得,那可是华夏第一部得奥斯卡的电影啊,那得相当于诺贝尔奖吧。”

“你觉得有没有希望?”

“当然有希望,也该咱们得了,你看什么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咱们都拿过奖,就差奥斯卡了,如果能得了这个,就是大满贯了。”

李明扬笑笑。看得出,国人对奥斯卡还是情有独钟的。这不仅更坚定了李明扬誓奇奥斯卡的决心。不知老哈里那边进展如何?也许应该去趟米国了吧?

李明扬决定把国内的事情处理完后就去米国。现在就剩下一件紧要的事情,冯晓根的《军号》快要开拍了。

李明扬看了下表,已经是下年四点多。李明扬拨通了冯晓根的电话:“您好冯导,我是李明扬。”李明扬使用“您”这个称呼倒不是对冯晓根特别尊重,而是冯晓根的燕京话里也用“您”这个称呼,李明扬用“您”来称呼冯晓根显得亲切和随意。

“小李啊,我琢磨着这几天你该给我打电话了。”电话里传过来冯晓根特点的哑嗓子。

“刚拍完一部戏,这不,刚回来马上给你打电话。有时间吗,晚上聚聚?”

“哎哟不巧,晚上有饭局了。要不您一块得了,反正也没有外人,都是圈里的。”

“好哇,没问题,我正找饭辙呢。”

赵大宝听李明扬学得一口京片子偷着乐。

“笑什么笑,去香园酒店。”

京城里有各种圈子,有编剧的圈子,有诗人的圈子,有演员的圈子,还有导演的圈子。每个圈子都有自己固定的饭店或者茶馆做为活动场所,圈子外面的人根本参与不进去。一到节假日,或者有朋来访,圈子里的人就聚集一起,指点江山,自成世界,也乐在其中。这就是燕京的圈子文化。

香园酒店就是冯导这个圈子经常来的地方,今天的聚会正是为了电影《晚宴》和《军号》。

冯晓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导演,他曾经讲过,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拍电影完全是为了自己而拍,想拍什么就拍什么,不用去考虑市场、票房这些因素。

在电影《晚宴》中,冯晓根在里展示了自己“从没释放过的古典主义加浪漫主义情怀”。事实上,冯晓根觉得在自己的身体里除了游戏感,更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大师情怀,而后者从未释放过。只有当他拎着画箱写生,在山里一口气画到天色暗淡,再抽根烟蹬个破自行车回去时,“那时候觉得既孤独又伟大。”或许孤独太久,冯晓根需要作品上的突破来展现自己另一面,“这种情怀在我进入拍电影之后没有一个载体可以把它装进去。如果硬装的话,它会像输血似的,血型就不对。那这次《晚宴》,正好提供了载体,把精神里的这部分情怀释放一次。”

竹林里,高空竹滑梯呈曲线流水形,下接木结构圆形舞台,戴面具的白衣舞者像木偶般起舞,手足抑扬顿挫……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影片就透出不同于《英雄》和《无极》的气息。同样,它也不同于冯晓根以前的影片。

影片讲的就是欲望,所谓欲望,‘欲’是本能,‘望’是思想。”成为大师、创作大片、跻身国际、模糊描述的欲之本能,在望之文本《晚宴》里淋漓尽致地展现。

与近年来古装大片都在色彩上做足功夫相比,冯晓根选择“不在色彩上面花太多的功夫,要在空间上做文青”。例如竹林中的伎人馆和黑竹桥,没有任何浓烈色彩,只是呈现出黑白色调,打破了古装片用色绚烂的做法,“越是农村,越是弄得颜色多,雕梁画栋。但你去看香山饭店,就是黑白两种颜色。很多很好的建筑,其实一点都不复杂……”

能看出来,冯晓根在内心里还是很重视与《黄金甲》的比较的。

《晚宴》刚刚在广州等五地点映,冯晓根已经在琢磨下一部片子了,这就是他准备多年的《军号》。这也是冯晓根在心中想了很多的一部电影,寄托着他太多的战争情怀。

可是,《军号》的拍摄计划一提出,公司就有人提出了质疑:能行吗?

冯晓根以擅长京味轻喜剧而著名,他的贺岁喜剧是票房的保证,也给友谊兄弟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但冯晓根的每一次转型,都会引起各种不同的争议。就像投拍《晚宴》。现在,冯晓根又要拍《军号》了。不说战争片本身在国内的票房就不好,冯晓根还要投巨资来拍,而且还是自己并不熟悉、从未拍摄过的题材,能行吗?

李明扬来到香园酒店,进入包房,见包房里只有三个人,李明扬一眼就认出,除了冯晓根,另外两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友谊王中军、王中磊兄弟。

提起友谊集团,那可是华夏影坛的一个传奇。

1994年,友谊兄弟的创始人王中军通过之前在米国积攒的10万美金,创立了友谊兄弟广告公司。之后凭借在广告领域赚取的“第一桶金”投资了电视剧《心理诊所》、电影《不见不散》,初次尝试便获得了电视剧100%、电影70%的回报率。王中军看中了电影、电视领域的广阔前景,之后逐步完善公司结构,先后成立了电影的制片、发行、放映公司、电视剧创作工作室、音乐公司、艺人经纪公司以及入注游戏行业等,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交易,不断壮大的友谊兄弟传媒集团成为华夏民营娱乐企业的领头人。从不到百万的资本到拥有四十多亿的资金,友谊兄弟只用了十五年。

李明扬对杰威传媒的很多经营策略,就是借鉴的友谊兄弟,如导演工作室制度,如对电影制作行业上下游产业的收购和扩张。

而李明扬认为友谊兄弟最成功之处,就是对资产的运作。友谊在运用资本的过程中,手法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将资本驯服为企业的工具。无论是首次引入太合集团,还是最后引入分众,友谊都巧妙地选择和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始终控股50%以上,充分保证了对企业的主动权。这也是李明扬想学的。不过李明扬不想让自己陷入经营的事务中变成赚钱的机器,所以只是想想,却没有刻意去研究。

今天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人物,李明扬还是有一点兴奋。

冯晓根见李明扬进来,立刻站起来,咧嘴笑道:“李大老板,您赏光到来可是让我们这儿蓬荜生辉呀。”

最新小说: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八零好福妻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九零福运小俏媳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谍海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