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苏联出事了
随后林宇登上了前往布鲁塞尔的飞机,到时,他不仅要开始与欧共体的最后一次大会,也将与到时到达的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有一次深入的谈话。《》/
下了飞机的林宇没有任何的休息,便直扑欧共体大厦,这次他倒不是主要的参加欧洲议会,而是与欧共体其他领导人见一面,并且对欧盟成立提供建议。
简短的会面后,林宇迎来了他的主要目的之一的戈尔巴乔夫。
“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您,戈尔巴乔夫先生。”在见到戈尔巴乔夫之后,林宇笑着说道。
洛克菲勒,起家于石油,受到当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看重得到扶持,逐渐控制了美国的石油开采,后来进入到银行等金融业,通过金融资本控制工业资本发展起来。
而摩根家族则不同,他们本身就是伦敦银行家,受到罗斯柴尔德家族注意,在他们前往美国发展中,也受到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扶持,直接进入了银行业,通过金融资本控制工业资本。
在这洛克菲勒和摩根他们两个几乎同时发展的时期,在金融资本控制工业资本过程中,洛克菲勒本身就已经输了摩根一步,所以,一直以来洛克菲勒影响力便要弱于摩根。
如果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了维持两大家族的平衡便于控制,恐怕早在当初便被摩根吞并了。
后来,摆脱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后,随着石油业的发展,洛克菲勒实力大增,逐渐有了与摩根抗衡的趋势,而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金融业与新经济产业的扩张,摩根家族再次迎来了快速的发展·而杜邦、梅隆这些财团和他们联系越来越密切。
到了现在,摩根势力再一次巩固,对银行业的掌握也越来越强,先是他们渗透进了原本属于洛克菲勒的花旗银行·现在又想要试图渗透进大通曼哈顿,简直是想把持洛克菲勒的经济命脉,可以预见,一旦他们对大通曼哈顿渗透成功,那么未来的洛克菲勒必将处处受制于摩根。
所以,曾经拥有了巨大辉煌的洛克菲勒肯定不想受制于摩根,所以·他选择找一位强大的伙伴对抗摩根,如果他们能两败俱伤,那么他们可以做个渔翁,如果摩根取胜,也必将受到重创,难以对洛克菲勒构成威胁,如果苏睿胜利,那么大不了再让美国进入一个势力·反正凭借那个人的实力,把持着欧洲,美国也不可能不考虑他的看法。
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始终也是需要欧洲盟友来支撑的·一旦失去欧洲盟友,甚至他的欧洲盟友倒向了苏联,那么对美国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所以,欢迎一位可以和洛克菲勒保持亲密联系的盟友进入,对洛克菲勒来说是件才是重要的,当然,对于这个家族进入美国后会不会彻底颠覆美国的形势,洛克菲勒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先说自己和摩根在美国的根深蒂固就绝对不是那个家族可以轻易动摇的。
在杜勒构想中,未来三分格局才是他的底线·如果一旦越界,那么洛克菲勒将不惜一切代价毁灭掉它的敌人。
林宇看到这些,笑了笑,果然这个世界还是利益至上,无论是看似一致对外的摩根、洛克菲勒,还是表现在外界同气连枝的美欧关系·都是经不住利益的敲打。
所以,林宇也要感谢摩根,如果不是摩根野心大,想要渗透洛克菲勒,自己也没有正式进入美国的机会。
林宇虽然和小洛克菲勒关系不错,但是商场如战场,在商场里,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林宇相信小洛克菲勒也会懂这句话
接下来的几天里,北欧政局风云激变,北欧芬兰、挪威,两国议会相继通过了弹劾芬兰总统和挪威首相的决议,选举了新一任的最高领导人。
随后,两国政府发表声明,并未收留在上次西欧系列暴力事件的参与者,并且愿意配合欧共体各国调查上次的袭击者,同时两国新任总统、总理也很快乘机到达布鲁塞尔欧共体大厦,与欧共体主要领导人展开谈判,并且开始商讨可能的芬兰、挪威的加入欧共体的可能。
而伴随政局的剧变,芬兰、挪威两国的经济也出现剧变,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易主,随后大量的公司,像是挪拉通讯有限公司、优通公司、埃肯公司都出现了大面积股权变动。
芬兰许量公司像是诺基亚公司、富腾集团公司、凯斯科公司等大公司相纟圜发生了大面积董事会变动。
这一切都彰显着,北欧的两国发生了一场历史性的转变,两国走向了一条靠近欧共体的道路。
时间慢慢的来到了1989年的0月。
0月31日,苏联发生了一场令人震惊的事情。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由于苏联的社会发生躁动不安,而欧洲和美国又是一片风云的时候,叶利钦终于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在10月随即提出了给‘人民以自由,的口号,让苏联人民可以获得自由选举的权力,一时间,叶利钦人气直上,出现大批支持者。
紧接着,1989年10月25日,苏联加盟和国立陶宛宣布**,其他共和国也纷纷效仿,先后发表恢复或者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定实现**的步骤和措施。
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国相继宣布**,27日,格鲁吉亚反对派‘自由格鲁吉亚圆桌会议,在竞选中获胜,替代**政府,发表了**宣言,称本共和国法律“至高无上”。
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相继发布“主权宣言”,并颁布了与联盟宪法相悖的法律,它们以维护主权为由,公然对抗苏联总统的命令。
这时,戈尔巴乔夫乱神了,他感觉现在事态完全能以掌握了,于是紧急召见叶利钦,两人商讨一整夜,随后戈尔巴乔夫颁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作为苏联的新宪法的基础,该条约早在很久之前便已经开始商讨,根据新联盟条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中央权力将大大减少,同时,该条约如果一旦签订,那么意味着至少有5个共和国将获得**,当然,戈尔巴乔夫仍将担任联盟的总统。
同时,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等人同意了该条约,但是要求必须尽快签订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过渡,避免给国家带来大的损失,戈尔巴乔夫妥协了,双方商定于11月1日签订,签订之日起便生效。
苏联政局大动荡起来,苏共内一部分深信**的强硬派高层眼见事态不对劲,感觉国家可能有分裂的危险,立刻组织起来,发动了一场政变。
然而就在条约签订的前一天,即1989年10月31日晚间,10月的最后一天,包括副总统、国防部长、内政部长等在内的高层发动政变,软禁了刚回到克里姆林宫的戈尔巴乔夫总统。
第二日凌晨3点,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在电台宣布,戈尔巴乔夫和总理维基洛夫‘因健康状况不佳,不能行驶职务,并宣布成立7人组成的“紧急状态委员会”,他们是代总统亚纳耶夫,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政府代总理帕夫洛夫、内务部长普戈、国防部长亚佐夫、苏联农民联盟主席他罗杜布采夫及苏联国营企业和工业、建筑、运输、邮电设施联合会会长季贾科夫。
“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在苏联部分地区实行半年的紧急状态,并向全国发出了《告苏联人民书》,称,“由戈尔巴乔夫发起并开始的改革政策,原想作为保障国家迅速发展和使社会生活民主化的手段,却因为种种原因走入死胡同”。这份文件还说,“无信仰、冷漠和绝望取代了最初的热情和希望。各级政府失去了人民的希望,在社会生活中,玩弄权术取代了对国家和公民的命运的关心,对国家机构进行恶毒的嘲弄,整个国家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控制。”
同日下午,亚纳耶夫和紧急状态委员会还发布了其他的命令,宣布在莫斯科市实施紧急状态,并对新闻实行管制,下午5时,亚纳耶夫代总统还在外交部新闻中心举行了首次记者招待会,他对记者说,紧急状态委员会是“根据宪法做出的决定”,“将采取最果断的措施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
因为这些事件发生在11月1日,所以也叫“1p1事件”
1p1事件发生的消息随即快速传遍了世界,引起世界的急剧震动,各大国、各大势力目光全部都放在了苏联的身上,想要静候事态的演变,然而这时针对黄金的收网也开始了。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