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庐跟农天一讲到自己的经历:以往的花茶,茶商为了追求利润,茶坯往往使用次年的绿茶,有些甚至已经轻微霉变,用茉莉花香来“镇味”。
但是农天一自制花茶很舍得下本钱,他用清明前新采撷的明前茶,比如天心岩绿茶作底,这就让茉莉花茶的茶汤在口感上有了质的保障。
农天一和妻子汪紫薇以荆山本地产的茉莉,经过精选含苞待放的“桶花”,进行窨制。
汪紫薇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格外心灵手巧,茉莉是重瓣花,为了让茉莉的每一瓣花香都得到充分发挥,她会将采摘下的花朵去其绿蒂,然后一层层地拆解,每一层都得到一朵完整的花型,而香味也能够毫无遮挡地充分释放,冲泡时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花朵不散碎。
第一次见后,农天一连连称奇。
这是一项极其考验耐心和技巧的工作,于是农家一家老少齐上阵,丹霞、农天琴都是一把好手,常常联合起来笑农天一“手笨”。
制茶工艺不是一下子习得的,农天一也是经过了反复的摸索,甚至很多次的失败,最后终于掌握了分寸火候。
农天一深有体会地说,茉莉花的采摘,关键在于“抢香”,茉莉花最佳放香时间是二伏天的晚上8点到10点,最动人的时候只有这短短的两个小时,要抢在这个关口把茉莉花“抢”回家。
汪紫薇对茉莉花进行精选,分批用吸水纸包第一层,干净毛巾裹第二层,再同精选的绿茶一起放到瓮里,按一层茶叶一层花的顺序码好,盖严,密闭,谓之窨。
过了10到12小时,将茉莉花同高山云雾茶混合细炒,一锅好茶也只能炒出2斤的量,每年农天一和家人顶着伏天暑热忙碌一夏,所得产量也不过十来斤。用来待客颇为珍贵,喝过的朋友都纷纷叫好,乃至成了习惯。
起初,一到茉莉盛开的时令,大家便惦记“三济堂”的花茶出品,专程登门来讨一口好茶。这是农天一起初做茉莉花茶时的常态。
农天一至今记得几年前的一场梨花飘香,落花似雪。
好茶和美酒都是为了分享而存在的,因茶会友,农家宅中常常高朋满座。“龙潭飘雪”这款创制于几年前的香茗,能保持长久影响力,也完全是靠了朋友们的口碑。他们写诗、作赋、题词、绘画……因为这些文人雅士的赏识,一时间,龙潭飘雪赢得了广泛的声名。
所以农天一认为,“茶文化”不是一纸虚词,所谓“茶能通神”,正是如此。茶的魅力,在于它能够成为文化的引子和传播媒介,成为文化人品味生活、精神交流和互相触发灵感的契机。
那年,一群文人雅士在农天一家聚会,他们提议,如此好茶,应该起个与之般配的雅名,好与市面上那些俗腻的“一花”“二花”区别开来。
农天一以“龙女洞中水,天心岩上茶”为据,起名为“龙潭飘雪”,意指茶叶中干花微黄,一经冲泡,返呈雪白的洁美,清香淡雅,如微雪飘拂于龙潭的高妙意境。
此名一出,众人哄然称妙!
农天一拍板:好!“龙潭飘雪”,四美俱全。
农天一素有捷才之称,他当场赋藏头诗一首:
龙岩拾毛尖,潭中汲清泉;
飘然何所似,雪芽香人间。
后来,农天一这样解释“龙潭飘雪”:茶汤颜色碧绿清亮,花茶的底子是清洌的绿茶。潭,如茶碗,暗示烹茶之好水。飘,是动态,花瓣漂浮水面,香气随之飘散四溢。雪,则是洁白的茉莉,朵朵如天降瑞雪,赏心悦目,精神高洁的美感呼之欲出。
大家听后,赞不绝口。
正因为如此,农天一才成立了“三济堂”茶学讲习所,潜心研究茶文化。
农庐跟农天一说过,农天一的祖母提到,农氏先辈曾经做过花茶实验的。
对茶的钻研越深,农天一越是发现自己与茶的渊源就越深,以至于废寝忘食。
过去,古之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十分考究,往往是风气的引领者和实验者。农天一在研读明代徐渭的著述时发现,原来早在明代,徐渭就尝试过以花煮茶,说他是花煮茶的创始人也不为过。
徐渭曾讲道:“尝取梅、兰、桂、菊、莲、茉莉、玫瑰、蔷薇等名贵花瓣,杂入茶叶中,装入锡瓶内,隔水烹煮,水沸即行取出水,俟瓶内茶花水干后泡茶。”
不仅如此,徐渭还写下品茶心得:“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人,花鸟间,青白石,绿藓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
所以农天一说,这实为古时野茶之趣。可见饮茶之乐,自古已然,最高境界都是相通的。
英国人倒是十分欣赏浓浓的东方禅意。英国人爱茶,也懂茶,尤其喜欢花茶,英式茶里拼配的花茶、果茶品种繁多,而外国人来到中国,一般都用花茶来招待他们。因此,花茶一时间成为茶中翘楚。
这些内外因素都是推动农天一大胆尝试茉莉花茶的动力。从最初的家庭小作坊自产,扩大到品牌量产,这中间不但需要悉心领悟、传授,也需要更进一步的工艺融合和改良。这对于农天一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比如,就茉莉花的选择而言,农天一自制龙潭飘雪,为了“抢香”的便利,选择的是“三济堂茉莉花圃”出产的茉莉花,以天心岩量产龙潭飘雪打底,这样就有了参照标准,就可以在其他区域内甄选最优的茉莉花原料。
最后农天一经过认真细致对比,他选择了以夏至午后3点的花蕾为最佳,采摘前不能有雨水,下雨会使花朵的香气散逸,必须选择干燥、晴朗明媚的夏至午后,含苞的花蕾经过正午阳光的加持,正要抵达芳香的峰值。
农天一笑着说,利用这个时候“抢香”,花朵最完美的一刻才得以保存。
汪紫薇听后,称赞道,你真是神了!
为了获得鲜浓花香,龙潭飘雪的高下花量的花/茶比为:1斤茶坯需要消耗5斤茉莉鲜花,窨制工艺也从徐公自制的3-4次窨制,改良到了6次,历经六窨一提,茶香中透出花香,又能见到花形,堪称绝配,达到完美的境界。
农庐也大加赞赏:还有一个显著优势是在茶底的选择上,绿茶本来就是三济堂茶叶的主场,产于天心岩,精选的鲜嫩芽叶是明前春茶,有它作为龙潭飘雪的茶底,就使茶汤的素质有了过硬的保障。
巫青也称赞有加:天一,经过改良之后的龙潭飘雪,已经一扫花茶家常、实惠的固有印象,转而成为高端花茶的翘楚。实属不易!
农天一点头,笑道:“还需努力才是啊!”
古老的荆山,关于茶叶的佳话说不完,如今又添了一段新的传奇,名曰“龙潭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