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叶黄金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开启新学堂(上)

第一百三十四章 开启新学堂(上)(1 / 1)

云雾山天心岩茶山上,碧绿连绵、绿浪汹涌,株株茶树冒出了新绿,数十名采茶女在成垄的嫩绿茶田间双手翻飞,仿佛翩翩起舞,采摘今年的第一批春茶。

“吃了早饭我出门,

三老四少进茶林,

太阳火辣也要去,

多少汗水擦不及,

种了茶叶要整理,

不来管理茶不成……”

山歌响坡头,茶叶芽儿绿。

在灿烂的骄阳下,嫩绿的茶叶在微风中摇曳生长,茶苗旁,采茶女一边唱着种茶歌,一边手脚迅速的劳作除草,伴随着蝉叫鸟鸣,连绵的山坡显得格外热闹。

在众多劳作的茶工中,白龙杰格外引人注目,他一会手拿镰刀割草清理杂苗,一会与茶工聚在一起,为他们讲解除草的方法,茶山上到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白龙杰自与丹霞成婚后,拜农庐夫妻为义父义母,就与茶叶结了缘,让他见识到了茶产业的巨大前景和效益,开启了他的茶叶梦。

“茶叶是我的亲人,我要用心伺候,种植、制茶、管护的事情,我都要认真做好。”有了想法,白龙杰开始琢磨各地的茶叶种植与制作,随着对茶的热爱,其了解也愈发深入,白龙杰现在对茶事已是了然于心。

在白龙杰看来,天心岩气候温暖湿润,降雨量适中,海拔不高不低,是发展茶叶种植的理想之地,更加坚定了种茶的决心。在农庐的精心培养下,他带着积累多年的茶业经验和对茶叶的情怀,将茶山管护得井井有条。尽管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些许困难。

他与农天一经过多番考察,认真规划,白龙杰建议,这附近荒山多,无人利用,开发荒山种茶,可以弄它个上百亩山地种植绿茶和白茶。

农天一点头称是。

开发荒山、开垦山地、种植茶苗、除草育苗……随着新茶山茶园的建立,白龙杰与农天一在一步步实现他们创业的梦想,同时也为周边山民带来了发展的机会。

一位老者说:“我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现在在茶园做点事,干活轻松,还有零花钱用,心里十分开心。”

农家注重德商共修,所以农家几代人在当地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

在白龙杰和众多村民们的齐心努力下,到明年春上,茶园的首批绿茶就可以采摘上市,白龙杰对农天一说,不久前,他又开垦了百余亩荒山,准备开垦扩大种植面积呢!

如今,漫山遍野的绿茶、白茶长势正旺,曾经撂荒多年的土地不仅得到了有效利用,“三济堂”茶业种植面积更大、基地就更稳固,茶业随之壮大。

农天一说:“下一步,还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建设自己的茶叶加工厂房,开设茶学堂,建立自己的品牌,带动更多的乡亲们种茶。”

锦泓茶楼已渐入正轨,于是,农天一说干就干,在农氏庭院一间宽敞的房间开启了新式学堂,除了讲习一般的诗文、算术、自然知识外,其中有一项重点任务,就是传播茶知识、茶文化,系统培养茶业接班人。他开创了南颐县茶学讲习的先河。

农天一将其命名为“三济堂”茶学讲习所!

随后,农天一发告示,很快招到几名学生。这时,他正在课堂上讲解茶叶制作技艺发展演变史呢。

他讲道,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各种茶类,从手工制茶到半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品质特征的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技艺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他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梳理:

首先,是晒干或烘干散茶。

茶之用,最初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后来发展到生煮羹饮,都是直接取用茶树鲜叶。

唐朝以前,茶叶的加工比较简单,采来的鲜叶,晒干或烘干,然后收藏起来,这是晒青茶工艺的萌芽。

其次,是从晒青散茶到晒青饼茶。

在古代交通不便、运输工具简单的条件下,散茶不便储藏和运输,于是将茶叶和以米膏而制成茶饼,这就是晒青饼茶,其产生及流行时间约在两晋南北朝至初唐。

第三,是从晒青饼茶到蒸青饼茶。

初步加工的晒青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捣碎,制饼穿孔,贯串烘干。蒸青饼茶工艺在中唐已经完善,陆羽《茶经?三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蒸青饼茶虽去青气,但仍具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压榨去汁以制饼,使茶叶苦涩味降低,这是宋代龙凤团茶的加工技术。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述“(宋)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龙凤团茶的制造工艺,大致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茶芽采回后,先浸泡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

在龙凤团茶的工序中,冷水快冲可保持绿色,提高了茶叶质量,而压榨去汁的做法,却夺走茶的真味,使茶的味香受到损失,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些均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第四,是从蒸青饼茶到蒸青散茶。

在蒸青饼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这种改革出现在宋代,《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饼茶。

元代王桢《农书》,对当时制蒸青散茶工序有详细记载“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

由宋至元,饼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初期,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贡茶而改贡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在明朝前期大为流行。

再就是从蒸青到炒青。

相比于饼茶,茶叶的香气在蒸青散茶中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气不够浓郁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香气的炒青技术。

明代,炒青制茶法日趋完善,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与近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

最后就是从绿茶发展至其它茶类,比如我们“三济堂”生产的黄茶、红茶。

最新小说: 大唐开局我爹要造反 大唐十二皇子李简 穿成反派早亡妻 《明》 重生之民国元帅 佳偶天成 秦时之大秦护道者 持久严射 回到三国当皇上 大唐之混世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