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小说 > 其他类型 > 汉末风采 > 一六八章 司马徽和诸葛亮

一六八章 司马徽和诸葛亮(1 / 1)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名士,精通经学,有“水镜”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

司马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乡中曾有人向他问好,他回答说:“好”。

有一次,有人告诉司马徽自己儿子的死讯,司马徽便回答说:“很好”。

司马徽的妻子知道后便责备他:“人们认为您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诉您。您为什么忽然听说他人的儿子死了,而对他人说好呢!”

司马徽回答说:“您的话也很好。”

因此司马徽被人们称为“好好先生”。

曾有人丢失了一头猪,并说司马徽家的猪正是他丢失的那一头,司马徽便把那猪让给了这人。

过了几天,那人又得到了先前丢失的那头猪,急忙将司马徽的猪送还,并磕头自责。

司马徽不但没有责骂他,反而感谢他把猪送了回来。

又有人问司马徽道:“我看你的种种做法,都是让自己吃亏,让别人高兴的事情,为什么您看起来还是这么开心呢?”

司马徽说道:“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一板一眼、斤斤计较的人,后来经历的事多了,就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事情都是阴阳互转,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盈亏消长之中,风物长宜放眼量,着眼于某一时,某一点上是吃亏的,可是长远的看起来,其实不见得就不是福气。因为人心中都是有一杆秤的,他得了你的好,自然会要报答你,最不济也不会加害于你,这样看来,我认为吃亏就是福,所以我很乐意于帮助和成全别人。”

这人听罢说道:“照您所说,那我以后如果能做到常常吃亏,就能得到更大的回报了?”

司马徽笑道:“当你真正理解了吃亏是福的时候,就有福了,刻意做什么事情,一时得不到结果,往往是令人徒增烦扰的。”

有一次,刘表的儿子刘琮去见司马徽,刘琮让随从问司马徽是否在家。

司马徽正在家中耕作,并回答说:“我就是”。

但是从人不相信,并对他大骂:“你个种地的奴仆也敢自称是司马徽。”

于是,司马徽只好回到家,梳好头,带好头巾,穿好上衣后再来见刘琮。

随从看见司马徽还是原来的老翁,惊恐地告诉刘琮。刘琮起身向司马徽叩头,并向司马徽道歉。司马徽对刘琮说:“您不必这样,以衣着和容貌取人不仅会发生在现在,从此以后都不会断绝的。”

又有一次,有人养的蚕该结茧了,无处上蔟,就来向司马徽家借簇箔。

司马徽就把自己家用的蔟箔借给了他。有人对他说:“凡借给他人东西时,都是别人急需而自己闲置的情况;而如今他和你都迫切需要簇箔,为何给予别人呢?”

司马徽回答说:“别人有的东西肯定不会再去求人,我如果不给,他将会因此感到很羞愧,哪里有因为财物而让人羞愧的道理呢?”

南郡人庞统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颖川,所以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

到了颖川,正遇上司马徽正在采桑叶,庞统便在车里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地位非常显赫,哪有压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丝妇女的事!”

德操说:“您暂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耕作,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以桑木为门轴的简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做官的住宅。哪有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外出骑肥壮的马,左右要有十几个侍女侍候,才算是与众不同的道理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虽然有吕不韦的爵位,齐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

庞统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声音洪亮的钟鼓,那就不知道它的声音之响。”

司马徽与庞统相互交谈,不分昼夜。谈论后,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惊异,并称庞统是南州士之首,使庞统渐渐为他人所知。

司马徽博学多识,精通经学,在荆州时与汉末大儒宋忠齐名。

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到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建安三年,荆州牧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精通儒家学说的人。此时司马徽客居荆州襄阳,司马徽认为刘表志大才疏,跟随他恐怕难以自保,所以缄口不言,不谈论时势。

有人对刘表说:“司马德操是奇士,但没有遇上知己。”后来,刘表亲自去拜访司马徽,回去后说:“人们所说的都是虚妄不实的话,这人只是一个小书生而已,他的见识和普通人一样。”

司马徽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人均有交往,关系甚密。

司马徽视庞德公为兄长,被庞德公称为“水镜”。

汉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而诸葛亮、庞统却隐居在襄、汉之间,不轻易投靠他人,并受到到司马徽的赏识。

后来,依附刘表、屯驻新野的刘备前去拜访司马徽,并和司马徽讨论世事。

司马徽对刘备说:“一般的读书人和见识浅陋的人怎么能认清天下大势?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称得上是俊杰。”

刘备问谁才可以称得上俊杰,司马徽回答说:“诸葛亮、庞统”。

同时,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刘备便有了拜访诸葛亮的想法。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汉末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帝刘协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台骀的邺县。

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

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小名阿娇,长得花容月貌。

听说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就很倾慕他,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

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看他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

于是黄承彦便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

诸葛亮心思活络,看黄承彦俊朗潇洒,其夫人蔡氏更是妩媚多姿,料想其女不会差到哪里,又好奇女子竟有与自己相配的才华,当即应许这头亲事。

当时诸葛亮的隆中乡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听说诸葛亮要娶黄承彦的丑女,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结婚那天,黄月英想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在典礼的过程中一直盖着一块红布挡住自己的脸。

然而全程中的诸葛亮都怡然自得,喜气洋洋,没有不悦之色。

后来人们结婚,姑娘的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

结婚后,诸葛亮突然发现岳父一家的社会关系非常复杂,岳父不仅在文化圈内有着卓著的影响力,在荆州政坛上也属于实力派门阀。

黄承彦和刘表是连襟,当年,荆州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人物蔡瑁把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刘表和黄承彦。也就是说,刘表现在不仅仅是诸葛亮叔叔的好朋友,还是自己妻子的姨父,关系更进了一步,而在荆州担任重要军事职务的蔡瑁则成了诸葛亮妻子的舅舅。

不过,有了黄承彦这层关系,诸葛亮与荆州政界和军界人士的接触就更进一步了。

通过这些渠道,身居隆中的诸葛亮能够更迅速地了解时局的发展、朝廷和诸侯等各类人物的政治动向以及当时各政治集团的内幕活动等情报信息。

这些情报信息对于正在密切关注时局、分析时局发展方向的诸葛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荆州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

庞德公对当时的显学——评论人才,也是很有研究。人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正是庞德公做出的人才鉴定。

最新小说: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谍海偷天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九零福运小俏媳 八零好福妻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