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听了黄沪生的问话,张铭将手里的饭碗放了下来。原以为这话会从自己母亲的口里问出来,没想到黄沪生会这么八卦先问出来。此时,张铭当然不知道黄沪生的目的,只是单纯的以为作为长辈关心自己而已。
“和师姐之间还挺好的啊。”看到张宁的目光也看了过来,张铭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回答,“这段时间因为要同时准备希望杯的比赛还有CMFC,所以我的时间都排得比较满。和师姐也就是每天中午在图书馆自习的时候能够说上几句。”
“谢妩可是告诉我了,你天天晚上都在一些路边摊随便吃点东西,这样可不行。”张宁插话道。
“知道了,妈。”张铭有些无奈,自己一个人在星城要每天回去做饭那肯定是强人所难了,看来以后为了避免师姐打小报告只能找一些好一点的餐馆吃饭了。
“恩,小铭,你和谢妩之间都还好没什么问题吧。”黄沪生有些犹豫地问道,“他们家知道你们两的事儿了吗?”
张铭上一次就通过黄沪生的暗示了解到谢妩的家世不一般,湘南省高校改革方案的变化更加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张铭只是单纯的以为黄沪生担心自己和谢妩的事情受到一些外在的阻力,所以回答道:“没什么问题,都挺好的。师姐家应该还不知道吧,她也还没和我提过。不过这些事情师姐说得很清楚,她家那边如果有问题她会去负责处理的。我想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应该还不至于出现小说里的一些桥段吧。”
听了张铭的话,黄沪生暗地里摇摇头,就算现在到了22世纪,这里也是中国,门当户对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事情没有张铭想得那么简单。不过从张铭的话语中,黄沪生倒是判断出了至今为止,张铭也没有和谢妩的家人见面,更遑论对方书记施加影响。看来对于马汉明来说,一个更新、更好的局面即将展开啊。
得到了自己关心问题答案的黄沪生没有将关注点继续放在张铭和谢妩的关系上。在他看来,两个小孩都才刚刚上高一,虽然自己也十分乐意见到两人能够坚持走到人生的终点,但是对于校园爱情来说,不确定性还是太高。婚姻与恋爱有着截然不同的属性,后者能够靠着一时的激情而维系,将两个不同频道上的人短暂地维持在同一频率。而婚姻呢,是两个人、两个家族彼此的融合,只要有一方的速度稍快,另一方很可能只好绝望地看着爱人离去而无力追赶。在黄沪生看来,现在的谢妩无疑有着更靠前的起跑线,并且由于家世有着更快的加速度。虽然张铭已经在拼命追赶,但是和谢妩家相比还是有着极大的差距,更何况就算张铭的创业成功了又如何呢?中国始终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商人在官员看来就是钱袋子,除非张铭的事业能够发展到影响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的程度,否则很难进入谢妩家的法眼。马汉明这种外力就不提了,即使把自己这个准“继父”政研室副主任也加上,一个现任领导的智囊和一个实权省部级官员,这在地位上还是无法相比的,何况两年后的换届,焉知新领导没有自己的智囊团队来取代自己?如果张铭知道黄沪生此时对自己的评价,肯定会告诉他,不用担心,你可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作为中央智囊团的团长辅佐了三代领导,被称为国师,甚至进入了政治局25人名单,绝对比普通的省部级大员有前途。
“小铭,今天的考试怎么样?比去年的成绩应该要好一点吧。”看到黄沪生好像没什么要问的了,张宁接过了话茬。
“妈,你能不能别老提去年那事儿啊。”张铭似乎有点羞恼,“去年我才初二,参加全国总决赛和初三的学生比当然会比较吃力啊。”
去年张铭虽然是湘南省第一个进入全国总决赛的学生,但是全国总决赛的经历对他来说可以说就是一场灾难。整场考试,一向自信的张铭受到了极大的挫折,大比例的题目留白不会做,甚至别说是不是会做了,有的甚至是勉强看懂题目但是连一点思路都没有。张铭回到星城后一脸懵逼地告诉张宁,如果不是因为希望杯的规则,只要进入全国总决赛就至少能拿三等奖,张铭觉得自己最多能拿个纪念奖而已。这也算是从小就是学霸的张铭在考试方面第一次到如此大的打击,尽管在其他人眼里初二的学生能进入全国总决赛就已经是奇迹了。
“这次的题目比去年还难,不过今年学校提供的资源也和去年不同。”张铭向张宁解释道,“学校现在还任教的奥赛金牌老师全部出动给我们进行赛前集训,所以准备方面就比去年充分了很多,考试的感觉也比去年强了不少。”
“估计能拿一个怎么样的成绩?”黄沪生插嘴道,问题直指核心。
“不知道。”张铭耸耸肩,口风也很紧,“主要是不太清楚全国其他省市学生的水平,如果大家和湘南的水平相差不大的话,应该有希望冲击金牌,不过如果水平高出很多,那就难说了。而且金牌只有一枚,万一哪个省就算整体实力不行,但是有一个天才少年,那我也白搭。所以,最终能不能拿到金牌只能听天由命了。”
“呵呵。”黄沪生笑了两声,“还说不知道什么成绩,你刚才话里话外口口声声只提到金牌,看来至少全国一等奖是没得跑了吧。”
“好了,别说我了。黄叔叔。”张铭转移话题道,“我妈最近在你们那工作怎么样啊,有没有人为难她啊。”
说实话,张铭对于张宁在政研室的工作还是有些不放心的。虽说是一个智囊机构,但是总归是属于机关单位,政治的复杂程度和高校还是不可同日而语。虽然黄沪生是政研室副主任,但毕竟他也不能什么事情都能照看到位,而且黄沪生和张宁现在也都还是单身,在工作中关系表现得关系太紧密还是会招来风言风语的。所以,张宁在日常工作中能少和黄沪生打交道就少打交道。
“工作还行吧。”黄沪生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张宁先开口了,“其实和以前在学校也差不多,只不过少了教学任务,现在可以专心致志做科研了。”
国内以前对于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方面因为中东是世界的敏感区域,一向是各大国博弈的场所,而奉行韬光养晦国策的国家为了避免麻烦,没有在中东地区投入太多的资源,也无力投入太多的资源;另一方面,过去的外交政策更多的是以********为导向,在中东由于反美所以必然奉行的就是“反以”,所以国家基本采取的是倾向于阿拉伯国家的政策,这实际上也使得国家的政策缺乏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因此,中东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外交领域一向属于冷门领域。
张宁进入政研室几个月来根据张铭的提示,系统梳理了中东国家和本地区以及域外国家那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YSL教各派别的政治倾向以及武装力量做了梳理,在这个基础上张宁刚刚提交了第一篇自己进入政研室后的研究报告。在张铭的有意引导下,张宁在自己分析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美国本土遭受自杀式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在政研室内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早已经习惯以色列隔三差五发生一次恐怖袭击,但是没有人想过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本土也会面临如此境地。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不可能,没有人有这个勇气去迎接美国被袭击后的怒火。然而,张宁在报告中却旗帜鲜明地指出以宗教作为洗脑工具的非正规武装组织与国家政权在行为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别,他们不会过多地考虑所谓后果,反而更多地追求国际影响,将事情闹得更大突出他们的作用才是这部分极端主义者的政治追求。因此,张宁考虑到恐怖组织的这一特性,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他们敢不敢,而是他们怎么做。
张宁的结论在政研室理所当然地成为少数派观点,绝大多数同事都认为张宁作为一个新人是因为急于做出成绩,因此才用这样“哗众取宠”的观点来吸引领导的注意,少部分同事看了张宁的报告后虽然认同整体的分析框架和推导逻辑与过程,但是就最终的结论他们还是持有怀疑的,毕竟理论分析仅仅是纸上文章,完美的逻辑与推导并不能确保现实世界上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不过在张宁的坚持,以及黄沪生有意无意的“包庇”之下,张宁的研究报告还是提交到了国家中枢决策机构,并引起了某位主要领导的兴趣。在他的指示下,部分保密级别较高的军方情报开始对张宁开放,黄沪生被该领导约谈后要求张宁在已提交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军方情报进一步深入分析,尤其是恐怖袭击爆发的可能性、主导派别、袭击时间以及袭击方式的分析,总参二部甚至指派了专人与张宁对接,让她可以在第一时间调取、获知最新的军方情报。